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圊(qīng 清)

猜你喜欢

  • 痰疬

    病名。瘰疬的一种。见《外科正宗》卷二。多因冷热不调,饥饱喜怒失常,致脾失健运,生痰结核而成。初起如梅、李,可遍及全身,久则微红,后可破溃,溃后易敛。治宜行气豁痰,用芩连二陈汤。

  • 临睡前服

    病在胸膈、胁肋、肺者,宜于临睡前服药(见清·景日昣《嵩崖尊生书》)。

  • 脾郁

    五脏郁证之一。《赤水玄珠》卷十一:“脾郁者,中脘微满,生涎少食,四肢无力。治宜陈皮、半夏、苍术。”参见五脏郁证条。

  • 暴赤肿痛眼

    病证名。《审视瑶函》:“此症乃时气所作”。症见眼目暴赤肿痛。属天行赤眼,详该条。

  • 医案类录

    见中西医粹条。

  • 掩脐法

    通利二便的方法。用连须生葱、生姜、淡豆豉、食盐,同捣烂,作一饼,铫子烘热,掩肚脐,以帛扎定,良久气通,二便自利。用于中下二焦积热,大小便秘(《幼幼集成》)。

  • 齉(náng 囊)

    证名。指因鼻内阻塞而发音欠清畅者。参见鼻齆条。

  • 痰郁心悸

    心悸之一种。《不居集》卷二十二论痰郁心悸:“停积痰涎,使人有惕惕不宁之状,甚则心跳欲厥,其脉滑大者是也。”治宜涤痰定悸。用温胆汤、茯苓饮子。风热生痰,上乘心膈而惊悸者,宜简要济众方。心虚而兼痰火者,宜

  • 苁蓉润肠丸

    《金匮翼》卷八方。肉苁蓉(酒浸)二两,沉香(另研)一两。为末,用麻子仁汁打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腹服。治虚性便秘。

  • 火病失音

    病证名。见《红炉点雪》卷二,系指失音之因于痨瘵(结核)者。此外,还有一般性的火病失音,其中更有虚火实火之异。因于虚火者,多由肝肾阴亏,虚火上炎所致。治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加减。因于实火者,多由肺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