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出《周礼·天官》:“疡医下士八人,掌肿疡,溃疡……”。中医习惯上把自溃或切开的疮面称为溃疡,不同于现代医学所说缺乏愈合倾向的损害。多属虚证。宜服调补气血、醒脾健胃之剂,如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等
见《青海药材》。为肉苁蓉之药材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亦名胎前尿血。指孕妇尿中带血。多因孕后肾虚;或心经火盛,移热于小肠,热扰血分,渗入膀胱所致。肾虚者,兼见小便频数,血色淡红,腰膝痠软,头晕倦怠。治宜补肾固摄,方用六味
阳明与少阳两经合病,除出现阳明病的身热,不恶寒,反恶热,自汗,腹满,便秘;又有少阳病的口苦、咽干、目眩等外,必见下利。《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
指颅顶部。《素问·气交变大论》:“头脑户痛,延及囟顶发热。”
病名。出《治疔大全》。即乌茄疔。见该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羊踯躅根之别名,详该条。
出《医宗汇编》。即天葵子,详该条。
出《新修本草》。为荩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食疗本草》。即竹茹,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