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噤口痢

噤口痢

病名。指痢疾而见饮食不进,食即吐出,或呕不能食者。见《丹溪心法》卷三。又名禁口痢,常见于疫痢湿热痢重症等病程中。多因湿浊热毒蕴结肠中,邪毒亢盛,胃阴受劫,升降失常所致。亦有见于久痢,脾肾虚寒中气败坏者。症见不思饮食,呕恶不纳,下痢频繁,肌肉瘦削,胸脘痞闷等。治疗可选用清热、解毒、辟秽、降逆和补益脏气等法。困疫毒而致者,宜清热解毒,用黄连温胆汤;久痢脾胃损伤者,宜补脾健胃,用参苓白术散菖蒲、粳米。《丹溪心法》创用人参石莲黄连一法,徐徐呷下。《医学心悟》用开噤散。亦有用荷叶、陈仓米二味同炒煎服。《时病论》卷三:“大抵初痢噤口,为热瘀在胃口,故宜苦燥。若久痢口噤不食,此胃气告匮,……惟大剂参、术,佐以茯苓甘草藿香木香、煨葛之属,大补胃气,兼行津液,乃可耳。”本病可见于中毒性菌痢,部分细菌性食物中毒等疾患。参见痢疾条。

猜你喜欢

  • 打马过天门

    小儿推拿方法。即打马过天河,详该条。

  • 汗苏麻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下田菊之别名,详该条。

  • 白伸筋

    见《江西民间草药》。为草石蚕之别名,详该条。

  • 足跗

    出《灵枢·经脉》。足背。

  • 锁肚

    病证名。①指初生儿大便不通。婴儿出生后二、三日不大便,除生理畸形外,大多由于胎热壅结,或胎禀不足,大肠传送无力所致。胎热者宜清肠,用一捻金;胎禀不足者宜益气,先用独参汤,继以蜜煎导法。②脐风三证之一。

  • 睥生痰核

    病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又名眼胞痰核、胞生痰核、胞睑肿核、眼泡痰核、目疣。多由脾胃蕴热与痰湿相结阻滞经络而发。本病“睥外皮内,生颗如豆,坚而不疼。火重于痰者,其色红紫,乃痰因火滞而结。此生于上睥者

  • 五治

    ①指春、夏、长夏、秋、冬等季节的正常气候。《素问·六节脏象论》:“失时反候,五治不分,邪僻内生,工不能禁也。”②治病的五种方法。即和、取、从、折、属等。各详该条。

  • 蹶(jué 决)

    通厥。颠仆、跌倒。《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齐郎中令循病,众医皆以为蹶,人中而刺之。”《吕氏春秋·重己》:“多阴则蹶,多阳则痿。”

  • 醴泉

    养生术语。指唾液。《医心方》卷二十七:“唾者凑为醴泉。”

  • 聚星障

    病名。出《证治准绳·杂病》。由肝火内炽,风邪外袭,风热相搏,上攻于目,或肝肾阴虚,虚火上炎引起。症见黑睛生细小星翳,数颗聚群分布,常伴有抱轮红赤,沙涩疼痛,羞明流泪。严重者,可变花翳白陷、凝脂翳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