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①五液之一。与涎合称涎唾或唾液。唾为肾液。《素问·宣明五气》:“肾为唾”。肾经有一络脉,上挟舌本,通舌下廉泉穴。肾虚水泛而多唾,唾液清冷;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而唾少咽干,口中感腥咸异味。②同吐。《素问·脉要精微论》:“肺脉搏坚而长,当病唾血。”

猜你喜欢

  • 气郁眩晕

    病证名。又称气晕。《证治汇补·气郁眩晕》:“七情所感,脏气不平,郁而生涎,结而为饮,随气上逆,令人眩晕。”症见头目昏眩,精神抑郁,心悸怔忡,时时面部发热,眉棱骨痛,嘈杂恶心,脉沉等。治宜解郁化痰,安神

  • 火邪

    ①六淫之一。与温、热、暑等病邪同一属性而较甚者。②太阳伤寒误用火熏所致之病。《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圊血(便血),名为火邪。”

  • 王安道

    【介绍】:见王履条。

  • 灰黑干刺苔

    舌苔灰黑而生干刺。为脏腑实热,律液受伤。症见咽干,口燥,喘满,宜急下存阴。若里结未成,而见烦躁,口渴,胸中胀满,呕吐频作,或常干呕等症,则宜苦寒清热(见《伤寒舌鉴》)。

  • 巴果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巴豆之别名,详该条。

  • 痱子草

    ①见《安徽中草药》。为石香薷之别名。②见《分类草药性》。为石荠苧之别名。各详该条。

  • 茱萸人参汤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方。吴茱萸(汤洗数次)五两,人参三两。为末,每服四大钱,加生姜五片,大枣三枚,水煎去滓,不拘时服。治气呕胸满,不纳食,呕吐涎沫,头痛。

  • 猴草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老鸦糊之别名,详该条。

  • 燕菜

    见《现代实用中药》。即燕窝,详该条。

  • 木芍药

    出西晋·崔豹《古今注》。即赤芍药,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