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唐宗海

唐宗海

【生卒】:1862~1918

【介绍】:

晚清著名医家。字容川。四川彭县人。早年学文,后学医,为早期试图汇通中西医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著述有《中西汇通医经精义》、《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伤寒论浅注补正》、《本草问答》、《血证论》等书,合称《中西汇通医书五种》(1884年刊行)。唐氏提出“中西汇通”一辞,并从保存发扬我国传统医药的愿望出发,力图证明中医并非不科学,认为中西医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主张“损益乎古今”,“参酌乎中外”,并吸收了一些西方解剖生理学知识。他所主张的汇通中西医,主要是用西医来印证中医,认为凡西医学中可以印证和说明中医古典医理之处,才是可取的,反映其思想的局限性。唐氏在临床上有丰富经验,尤其在运用活血化瘀等法上,有独到之处,对后世有相当影响。还有一定的反封建思想,不同意“男子血贵,女子血贱”的旧说。又认为“内难仲景之书极为精确”,“宋元以来尤多纰缪”,又表现了较浓厚的尊经思想。

猜你喜欢

  • 张汝珍

    【介绍】:晚清医家。字子培。四川成都人。长于瘟病,认为温病之名愈多,其诊治之法,愈不易明确,主张求诸简化,故撰《春温三字诀》(1861刊行)。

  • 掖门

    ①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掖门在掖下攒毛中一寸,名太阳阴,一名掖间。灸五十壮,主风。”《千金翼方》作腋门。位于腋中线上,腋窝下1寸处。主治诸风惊妄,呃逆,狐臭,瘰疬等。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

  • 彻衣

    古刺法名。五节刺之一。《灵枢·刺节真邪》:“彻衣者,尽刺诸阳之奇输也。”指治疗热性疾病针刺机体外侧及背部奇穴的方法,亦有认为取用热病五十九俞者。该篇还指出恶寒无汗,内外皆热,咽干欲饮的热性疾患,因奇输

  • 瓜槌草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漆姑草之别名,详该条。

  • 风牵睑出

    病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风牵出睑、睥翻粘睑、皮翻粘睑、皮翻症、残风、地倾。多因胃经积热、肝风内盛,致使风痰湿热瘀滞睑络而成;亦可由胞睑疮疡结瘢或外伤所致。症见眼睑向外翻倾,重者“睥翻转贴在外睑

  • 阴维脉病

    病证名。由阴维脉经气异常所致。《难经·二十九难》:“阴维为病,苦心痛。”《脉经》卷二:“诊得阴维脉沉大而实者,苦胸中痛,肋下支满心痛。诊得阴维如贯珠者,男子两胁实,腰中痛,女子阴中痛,如疮状。”《杂病

  • 儿枕不安

    病名,指产后血瘀腹痛,又名儿枕痛。《郑氏女科家传秘方》:“恶露不行,脐腹作痛,俗名儿枕不安。”详儿枕痛条。

  • 红砖草

    见《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妇产科》。为一点血之别名,详该条。

  • 春莲秋柳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穿心莲之别名,详该条。

  • 气虚耳鸣

    耳鸣的一种。《诸病源候论·耳鸣候》:“此为血气虚损,宗脉不足,病苦耳鸣嘈嘈。”《医钞类编·耳病门》:“耳聋、耳鸣:有痰,有火,有气虚,有阴虚,有肝火。”《医学入门·耳》治气虚耳鸣,四君子汤。若气虚有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