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唇针麻醉

唇针麻醉

针刺麻醉法之一。指按针麻要求,针刺唇部人中承浆二穴以进行各种手术的方法。目前主要用于纵膈肿瘤切除、脾切除、胆囊切除、阑尾切除、疝修补等手术。一般取用30~32号毫针,以15度角斜刺进针。人中穴向上刺入约1寸至鼻中膈软骨下;承浆穴沿下唇缘中点向下刺入约1寸左右,多采用缓慢捻转手法,得气后接上电麻仪,负极接上唇,正极接下唇,频率每秒钟为120~200次,以唇部肌肉微微颤动为宜。

猜你喜欢

  • 伤寒证辨

    见医学摘粹条。

  • 气包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赤皰之别名,详该条。

  • 产颓

    病名。指产后子宫下坠。参见子宫脱垂条。

  • 燥火喘逆

    病证名。《症因脉治·喘症论》:“燥火喘逆之因,燥万物者,莫燥乎火,故喘症燥火居多,原病式叙喘于热淫条下,盖燥火烁人,则诸逆冲上,诸痿喘呕,诸气膹郁,肺家不宁,喘症作矣。”症见喘咳气逆,吐痰难出,口渴身

  • 阴证喉痹

    病名。①多由少阴素虚,寒邪直中其经所致。症见咽喉疼痛,手足厥冷,身重畏寒,自汗欲寐,脉沉细,腰膝酸弱等。《喉科心法》:“此证虽咽喉疼痛异常,却不红肿或且带白色,口不渴,喜饮滚汤不多,小便清长,或兼腹疼

  • 非风

    即类中风。《景岳全书·杂证谟》:“非风一证,即时人所谓中风证也。此证多见卒倒。卒倒多由昏愦,本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原非外感风寒所致。而古今相传,咸以中风名之,其误甚矣。故余欲易去中风二字……竟以非风名

  • 方开

    【生卒】:十八世纪【介绍】:清代医家。新安(今安徽境)人,生平未详。曾抄录整理《摩腹运气图考》(后改名《延年九转法》)1卷,由颜伟于1735年作序。该书列有九图,并附图说,论述揉腹导引、健康长寿之法。

  • 疟后黄

    病证名。指患疟后,面黄、肤黄而目不黄的病证。《证治要诀》卷十:“病疟后多黄,盖疟谓之脾寒,脾受病,故色见于面,宜理脾为先。异功散加黄芪、扁豆各半钱。诸痛后黄者亦宜。”本证可见于疟疾后贫血。参见疟黄条。

  • 姜桂大顺丸

    《症因脉治》卷二方。干姜、肉桂、杏仁、甘草。水煎服。治呕吐酸水,脉弦迟者。

  • 胻毛

    出《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同胫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