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欠
证名。又称欠。见《医碥·欠嚏》。详欠条。
证名。又称欠。见《医碥·欠嚏》。详欠条。
《素问》篇名。本篇主要是介绍五脏热病的针刺方法,故名。内容详细地论述五脏热病的症状、诊断和预后,并介绍治疗热病的五十九穴及脊椎诸穴。
证名。指视物颠倒紊乱变异的证候。出《灵枢经》。①眼本无病,在某种特殊情况下,突然视物眩惑,颠倒紊乱,五色莫辨,称视惑。《灵枢·大惑论》:“心有所喜,神有所恶,卒然相惑,则精气乱,视误,故惑,神移乃复。
病名。见《张氏医通》卷八。即高风雀目内障。详该条。
十二经筋之一。《灵枢·经筋》:“手少阳之筋,起于小指次指之端。结于腕,上循臂,结于肘,上绕臑外廉,上肩走颈,合手太阳;其支者,当曲颊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乘颌(《针灸甲乙经》卷
书名。不分卷。清·吴学损刊于1676年。本书将痘疹诊治中一些经常遇到的问题综括为175问,并逐一作了解答。
见医药丛书条。
疮疡诊法之一。指辨别患疮疡时出现的各种脉象。疡科较早重视脉诊者为宋·陈自明。在《外科精要·痈疽叙论》中载有“……脉浮滑数为阳,沉缓迟涩为阴。”但论述得详细者应推元·齐德之《外科精义》及明·王肯堂《疡医
①偏胜。《素问·调经论》:“是故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②偏聚、聚合。《医方集解》:“邪并于阳,则阳实而阴虚。”③加重。《素问·生气通天论》:“阴不胜其阳……并乃狂。”即阴气不能胜阳,阳气加
指大肠。大肠能传送糟粕,形成粪便,排出体外,故称。《灵枢·本输》:“大肠者,传道之腑。”
【生卒】:六世纪【介绍】:隋代医生。高阳(今河北高阳东)人。得父许奭之传,历尚药典御、谏议大夫等。父子以医术均闻名于当时。撰有《备急单要方》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