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古今医鉴

古今医鉴

综合性医书。16卷(原作8卷)。明·龚信纂辑,龚廷贤续编,王肯堂订补。撰年不详。本书首论脉诀病机、药性、运气四篇,作为学习临证的理论基础;以下分述各科病证证治,内科分诸中、诸伤虚损疟疾痢疾、诸痛、诸气等门;妇科分经闭崩漏带下、产育、产后等门;儿科分惊风、诸疳等门;以及耳、鼻、口、牙、眼病等。搜集文献上自《内经》、《难经》,下迄金元时期刘完素张从正李杲诸家学说,结合己见论述病证。治疗方剂搜罗颇广,其中还记载了不少民间经验方外治针灸疗法。解放后有排印本。

猜你喜欢

  • 降可去升

    用沉降的药物,以治疗邪气上逆的病证。如咳嗽气上逆,痰多而稠,苔微黄,脉滑,用苏子降气汤。

  • 持针

    术者操持针具的方法。《灵枢·九针十二原》:“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意谓针刺时拿针的方法,应以坚定有力为佳。以毫针为例,一般用右手拇、食、中三指捏持针柄,以无名指抵住针身,这样针刺时便不致弯曲,而直至腠

  • 刘宗厚

    【介绍】:见刘纯条。

  • 癞头疮

    病名。见《外科真诠》卷上。即白秃疮。见该条。

  • 壅嗽

    病名。指痰多气壅引起的咳嗽。《证治要诀·诸嗽门》:“壅嗽,声重痰稠,或咳有血,以薄荷、生胡麻各一撮,细嚼,煎苏子降气汤送下。”参见咳嗽、痰嗽、痰饮咳嗽、痰积嗽等条。

  • 夏痿

    症名。见《杂病源流犀烛·暑病源流》。又名疰夏,一作注夏。《证治准绳·杂病》:“痿发于夏,俗名注夏。”多由素体脾胃虚弱,或阴气不足,感受暑令湿热之气所致。症见倦怠、四肢不举、赢瘦、不能食等。治当清暑益气

  • 拉田草

    见《福建中草药》。为合萌之别名,详该条。

  • 胎上逼心

    见《女科辑要》。即子悬。详该条。

  • 气阴两虚

    又称气阴两伤。常见于热性病的过程中,如:①温热病耗津夺液,出现大汗、气促、烦渴、舌嫩红或干绛、脉散大或细数,有虚脱倾向者。②温热病后期及内伤杂病,真阴亏损,元气大伤,出现神疲形怠、少气懒言、口干咽燥、

  • 网络鸡血藤

    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即昆明鸡血藤,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