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康维恂《眼科菁华录》:“睥眦气轮,初如椒疮榴子,或圆或长,状如红豆,此因从内而生,非同瘀积于外易消之比。”即火疳,详该条。
五疳之一。又名惊疳。是因小儿恣食肥甘,积滞生热,热传心经所致。症见患儿面红,眼白中有红丝,高热,有汗,时时惊烦,咬牙弄舌,口燥渴饮,口舌生疮,胸膈烦闷,睡喜伏卧,食欲不振,肌肉消瘦。热重者宜清心泻火,
见《东北植物药图志》。为白藓皮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头项部牵强不舒作痛。多因邪在肌肤或遏阻经络所致。《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外感表证,宜发散解表。如久病项强,多属痹证,宜祛风化湿、舒经活络。痉病初起,亦
又名胎衣、混元母、混元衣、混沌衣、紫河车、水衣、子衣、儿衣。即胎盘和胎膜的总称。药用功能大补精血。见《本草纲目》五十二卷。
见经络感传现象条。
出《本草拾遗》。即轻粉,详该条。
指湿热蕴酿于中焦脾胃及肝胆。湿为重浊粘滞之邪,阻碍气机,与热邪相合,则湿热交困。热因湿阻而难解,湿受热蒸而使阳气更伤。临床表现为热势缠绵、午后热高、身重疲乏、神志昏沉、胸脘痞满、不思饮食、大便粘腻不爽
运气学说术语。《素问·六微旨大论》:“至而不至,来气不及也。”指时令已至而岁气未至,这种情况一般都发生于岁运不及之年,如王冰注:“假令……乙丑岁气不足,于甲子岁当至之期,后时而至也。”
【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淡生,号东逸。新安(今江苏新沂县)人。自幼酷嗜医学,钻读内、难、仲景之学。撰有《古今名医汇粹》、《古今名医方论》、《内经博议》(1675年刊行)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