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危亦林

危亦林

【生卒】:1277~1347

【介绍】:

元代著名医学家,我国古代骨伤科代表人物之一。字达斋。南丰(今江西南丰)人。曾任南丰医学教授。世代以医为业。对内、妇、儿、眼、正骨、口齿咽喉等科均有所研究,尤擅长骨伤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见古代医方浩若烟海,难于检索应用,遂参考元代医学十三科目,将古代医方和家传五世积累的经验方剂分门整理,前后历时十年,于至元三年(1337)编成《世医得效方》十九卷,经江西医学提举司太医院审阅。1345年(至正五年)刊行。书中保存了大量古方以及家传有效方剂,特别在正骨科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如对骨折脱臼的整复,主张用乌头、曼陀罗(风茄儿)先行麻醉;创造性地采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等,这些都居于当时世界医学的前列。

猜你喜欢

  • 胀后产

    相当于枕后位。阎纯玺《增补绘图胎产心法》:“胀后产。乃儿头后骨偏柱产母谷道。不得下者。”参见偏产条。

  • 耶律兀欲

    【介绍】:见耶律倍条。

  • 生发之气

    指胆气,详该条。

  • 四气调神大论篇

    《素问》篇名。四气,指春、夏、秋、冬四时气候。调,调养;神,指人们的精神意志。四时气候的变化,是外在环境的一个主要方面;精神意志的活动,则是人体内在脏气活动的表现。内在脏器与外在环境统一协调,才能保证

  • 畏火

    少阳相火。《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四之气,畏火临,溽蒸化。”张景岳注:“少阳相火用事,其气尤烈,故曰畏火。”

  • 蛔动脘痛

    病证名。指因蛔虫积阻或攻窜所致的脘痛。《类证治裁》卷六:“蛔动脘痛,必有休止,安蛔丸。”《张氏医通》卷五:“因蛔作痛,痛有休止,令人吐蛔;蛔动故也。用川椒、乌梅、黄连、槟榔煎服。”参见虫痛条。本证可见

  • 枣针

    出《名医别录》。即棘针,详该条。

  • 疟后黄

    病证名。指患疟后,面黄、肤黄而目不黄的病证。《证治要诀》卷十:“病疟后多黄,盖疟谓之脾寒,脾受病,故色见于面,宜理脾为先。异功散加黄芪、扁豆各半钱。诸痛后黄者亦宜。”本证可见于疟疾后贫血。参见疟黄条。

  • 外治

    ①即外治法。详该条。②同外取。详该条。

  • 胃主降浊

    胃的功能之一。浊,指饮食水谷。《灵枢·阴阳清浊》:“受谷者浊。”胃中初步消化的食糜,依靠胃气的作用,而下降到肠道,与脾主升清的功能有相反相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