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详小便黄赤、小便赤涩条。
即四花与患门两穴之联称。详各该条。
病名。见《太平圣惠方·治骨蒸劳诸方》。详骨蒸条。
《疫痧草》方。大黄、黄连、犀角、石膏、知母、玄参、生地黄、青黛。水煎服。治烂喉痧,痧点虽透而喉烂极盛,目赤便闭,神烦舌绛,脉象弦数,疫火盛者。
见《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即泻黄散,见该条。
病证名。见《青囊真秘》卷一。即睁光瞎,详该条。
病名。①是指发生在男女阴部的早期梅疮。见《黴疮秘录》。又名妬精疮、疳疮。由不洁性交而得。其症发于阴茎、龟头、包皮,女子大、小阴唇、阴道等处。初起患处生豆粒大硬结,不痛亦不破溃,即硬性下疳;初起似小疮,
病名。即皮肤裂口。出《外科启玄》卷九。因肌热骤被寒冷风燥所逼,致血脉阻滞,肤失濡养而成;并与经常磨擦、压力、浸渍等有关。多发于手掌,手指尖或足跟、足底两侧等处。患处皮肤枯燥,增厚发硬,并有长短深浅不一
见清·陈笏庵《胎产秘书》。即冻产。详该条。
【介绍】:见陈梦雷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