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痢疾而见阴液耗伤者。见《张氏医通》卷七。症见发热烦渴,至夜转剧,恶食,痢下五色,脓血稠粘,滑泄无度,或下鲜血,脐下急痛等。治宜救阴泄热为主。可用驻车丸、阿胶丸、阿胶连梅丸、千金黄连汤、黄连阿
见《本草纲目》。为苦参之别名,详该条。
出《灵枢·经脉》。即足厥阴肝经。详该条。
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多因登高跌坠,或闪挫受伤,损及冲任,恶血下流,以致突然阴道出血量多,色鲜红或黑黯有块,腹部按之疼痛。治宜行血祛瘀。方用逐瘀止血汤,或用七厘散、益母膏等。
治疗阴虚而肝阳上扰的方法。肝阴虚或肾阴虚均能发生肝阳上扰,出现头痛、眩晕、耳鸣耳聋、性急易怒、面部烘热、口燥咽干、虚烦不眠,舌质红,脉细弦数等症。滋肝肾之阴,用熟地、枸杞、山茱萸、女贞子、旱连草等;平
【生卒】:1667~1746年【介绍】:清代著名医家。字天士,号香岩。江苏吴县人。世医出身,其父在当地以医闻名。叶氏自幼继承家学,并通诗文词赋、经史子集,尤究心于医术,博览医书,并先后拜师十余人,临证
指手、足六阳经。《灵枢·脉度》:“六阳气绝,则阴与阳相离,离则腠理发泄,绝汗乃出,故旦占夕死,夕占旦死。”
经穴名。代号ST40。出《灵枢·经脉》。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或于条口穴外侧1寸取穴。布有腓浅神经及胫前动、静脉分支。主治头痛眩晕,咳嗽多痰,气喘,胸
见《世医得效方》卷十五。即经闭,详该条。
病名。《女科撮要》:“产后小腹作痛,俗名儿枕块。”即儿枕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