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节刺
即十二刺。见该条。
即十二刺。见该条。
见神农本草经读条。
胞衣的别名。即胎盘,药用名紫河车。详胞衣、紫河车条。
即第四足趾。又称小指次指。
见《四川中药志》。为香樟根之别名,详该条。
出《证治准绳·杂病》。即鼻柱。详该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地柏枝之别名,详该条。
出《质问本草》。为大蓟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八十八。跗骨即蹠骨,左右各五块。多因跌打,压轧所伤,通常蹠骨基底部骨折最多,体部次之。局部肿胀、疼痛,压之痛剧,可有骨声,活动受限。治宜手法整复,夹缚固定。用药详见骨折条。
出《素问·金匮真言论》。指鼻流涕与鼻腔出血的病症。王冰注:“鼽,谓鼻中水出;衄,谓鼻中血出。”详鼻流涕、鼻衄条。
隋唐时期医药机构的职称。隶属于太医署。掌管药园的全面工作,共2人。参见药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