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即恶疮。见该条。
治疗方法之一。即取硼砂、朱砂各3克,硇砂6克,川乌尖7个,附子尖14个,蟾酥7个,信砒6克,共为细末备用。用时取少许揩牙上,可加速蛀牙之脱落。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鱼鳖金星之别名,详该条。
《疫喉浅论》卷下方。薄荷、皂角各等分。为细末,以纸捻少许,入鼻内,候得喷嚏口开,随进汤药。治疫喉邪郁痧闭,脉伏面滞,牙关拘急,药难下咽,鼻塞气促等症。
古病名。《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夫风湿在于府藏,与热气相搏,便发于黄,即小便或赤或白,好卧而心振,面虚黑,名为风黄疸。”参见黄疸有关条。
病证名。多因经期产后,余血未尽,继受寒凉,或情志内伤等,致使宿血停滞,凝结成瘀,内阻冲任胞脉,碍血下行,血滞胞中。症见经前或经行之时,小腹刺痛拒按,经血量少、有块,血块下后痛减。治宜活血祛瘀。方用膈下
小儿推拿方法名。即推骨节法。详该条。
【介绍】:南北朝时期梁代医家。著有《脉经》6卷,已佚。
出《灵枢·经脉》。即足阳明胃经。详该条。
书名。清·赵晴初撰。原5卷,现存2卷。全书共74则医话,不分类别,不拘体例,不立标题。记其所见所闻及心得,阐述医理,辨证用药,改正本草,评论医家,强调辨证论治,反对拘方制病,文字简明。现有《珍本医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