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黄公
【介绍】:
隋代医生。履贯不详。治疗疾病时,首先重视调理病人的饮食和睡眠休息,而后给予针灸和药物治疗。
【介绍】:
隋代医生。履贯不详。治疗疾病时,首先重视调理病人的饮食和睡眠休息,而后给予针灸和药物治疗。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未婚女子多由肝肾阴虚,气血暗耗,阴虚热灼所致。症见经闭进而出现骨蒸,五心烦热,消瘦疲倦,颧赤等。治宜滋阴清热,补养气血。方用人参柴胡汤(人参、茯苓、白芍、干地黄、知母、麦冬
【介绍】:清医家。字鹄亭,北京密云人。童试未第,发奋精研医理,钩深索隐30余年,颇有心得。远近求医者无不立应。祁州某药行少主,染病岁余,诸医束手。延之诊治,脉象平和谓无病。然病象日剧,因细思之,诊为用
证名。指手足自觉麻木不适感。见《寿世保元》卷五。又名手足麻木。多因四末气血不充,荣卫不通,或兼寒湿、痰血凝滞经络所致。《古今医案按·麻木》:“麻木多在于手足者,以四末道远气馁,则卫行迟而难到也,故麻不
【生卒】:1904~1981【介绍】:原名其升。广东梅县人。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医学院。曾任国史馆医事顾问。抗战期间在故乡设平民医院,并聘名中医驻诊。曾主持中西医医药研究社广州分社,后至香港行医。196
《冯氏锦囊秘录》卷二十方。熟地黄(如大便不实焙干用,如阴虚者加倍用)八钱,制麦门冬(去心,恐寒气可拌炒,米炒黄色去米,肺脾虚弱者少减)三钱,白术(炒深黄色,置地上一宿,出火气,不用土炒,如阴虚而脾不甚
麻疹透发艰难,病毒内陷者,多属逆证。一般年龄较小、体质较弱的小儿,在出疹时,又遇气候不良,往往疹毒内闭,不能外透;如疹出不透,或一出即收,或发热无汗,或疹色不正,稀疏淡白,或紫暗成片,以致正虚邪实,遂
针灸术语。指在盛夏的三伏天进行针灸治疗。民间习以此时治疗哮喘、老年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病。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乌蔹莓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麻疹出现谵妄症状。《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谵妄一证,乃毒太盛,热昏心神而然也。”治宜清火解毒。疹未出而谵妄者,用三黄石膏汤;疹已出而谵妄者,用黄连解毒汤。
古人认为,一年四季分属于五脏,每一脏在某一季中主时的日数为七十二日。如脾旺于四季,主每季最后之十八天,共七十二天。《素问·刺要论》:“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胀烦,不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