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络脉加胃之大络,合称十六络脉。《东垣十书》:“十二大经之别,并任督之别,脾之大络脉别,名曰大包,是为十五络,诸经皆言之。予谓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是知络有十六也
丛书名。清·徐辑。刊于1750年。包括《达生篇》、《种痘法》、《福幼篇》三种。
经穴名。代号SI1。出《灵枢·本输》。别名小吉。属手太阳小肠经。井(金)穴。位于小指尺侧,指甲角旁0.1寸处。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及指背神经;并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和指背动、静脉形成的动、静
【生卒】:1873~1934【介绍】:清末至民国时期医家。字山雷,江苏嘉定人。曾任教于神州中医学校、兰溪中医医专,对临床各科有一定心得,尤其对中风症较有研究。所著《中风斠诠》,吸收历代医家精华,辨析疑
病名。见清·佚名《眼科捷径》。即枣花翳内障。详该条。
病证名。见《医学衷中参西录》。即眦赤烂,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形长而白色,有寒热,证治同疔疮。
证名。指身体头面突然浮肿者。《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四:“身面卒浮肿者,亦水病之候也。此由肾脾虚弱之所为也。肾主于水,今肾虚,故水妄行,脾主于土,脾虚不能制水,故水流溢散入皮肤,全身面卒然浮肿也。”症还常
六腑病候之一。大肠为传导之官,与脾胃同候。大肠与肺相为表里。其病有寒热虚实之分。多由大肠客寒积热、宿滞瘀积,或气虚津枯所致。临床表现多见大便异常,并可兼见肺脾症状。《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大肠病者
病证名。指因跌打引起的肢体深部组织及脏腑、气血损伤的病证。见《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四。详内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