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冷哮

冷哮

病名。指因寒邪水饮所致的哮吼。《类证治裁》卷二:“遇风寒而发者为冷哮。”多由感受风寒,邪入肺腧,寒饮内停,痰阻气道而成。症见呼吸气急,喉中有哮鸣声,咳吐清稀粘痰,苔白滑,脉弦紧等。治宜温肺以劫寒痰,如温肺汤钟乳丸冷哮丸等。亦可采用灸法,并以三建膏护肺俞穴。或选用定喘汤夺命丹三白丸等方。亦可由表寒内热肺气失宣所致。《证治准绳·喘》:“哮喘遇冷则发者,有二证。其一属中外皆寒,治法乃东垣参苏温肺汤、调中益气茱萸汤紫金丹劫寒痰者是也。其二,属寒包热,治法乃仲景、丹溪用越婢加半夏汤等。”参见寒包热哮条。

猜你喜欢

  • 舒筋活络丸

    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武汉方)。当归90克,木瓜、川芎、桂枝、桑寄生、秦艽、威灵仙、地龙、独活、赤芍药、川乌、骨碎补、防风、羌活、天麻、虎骨胶、五加皮、胆南星各60克,乳香、没药各45克,熟地黄1

  • 小中

    病名,指中风轻症。《世医得效方·风科》:“中风要说:若风归手足,名曰小中。”《杂病源流犀烛·中风源流》:“小中者何?其风之中人,不至如脏腑血脉之甚,止及手足者是也。若遇小中症,切不可用正风药深切治之,

  • 子母疬

    病名。即瘰疬大小不一者。见《医宗金鉴》卷六十四。详瘰疬条。

  • 元阴

    即肾阴,与元阳相对而言,是生命的本元,故称。又别称天癸。《景岳全书》卷一:“元阴者,即无形之水,以长以立,天癸是也。”详肾阴、天癸条。

  • 回头草

    见《滇南本草》。为草血竭之别名,详该条。

  • 伤燥论

    书名。清·张节撰。刊于1909年。作者以《内经》理论为指导,阐述伤燥的病原、病证、病脉、病忌及病辨,并附列治疗方剂;后一部分介绍与燥气有关的杂病,杂论燥气以及所产生病理、病证的关系,是一部叙述燥气为病

  • 新刊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见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条。

  • 锐发

    耳前曲周部以下的头发。禾髎穴在此发尖处。《素问·气府论》:“足少阳脉气所发者六十二穴:……锐发下各一。”

  • 程嘉予

    【介绍】:见许豫和条。

  • 漏五色俱下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即经漏所下之血杂见五色,多属五脏虚损所致。参见经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