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又称脾咳。指脾胃湿热,上熏于肺,或脾虚土不生金所致的咳嗽。《症因脉治内伤咳嗽》:“脾经咳嗽之症,咳而右胁下隐隐作痛,痛引心脾,神衰嗜卧,面色痿黄,腹胀黄肿,身重不可以动,动则咳剧,此脾咳嗽之症
见《草药手册》。为隔山香之别名,详该条。
口腔的下壁。详腭条。
见《矿物学与丹药》。为白石脂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LR13。出《脉经》。别名长平、胁髎、季胁。属足厥阴肝经。脾之募穴。足厥阴、少阳之会。八会穴之脏会。位于侧腹部、腋中线直下,当第十一肋游离端之际;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针灸甲乙经》)。
证名。出《素问·本病论》等篇。指心烦发热,或烦躁而有闷热的感觉。在外感热病中,属于表证者,为邪热不得外泄;属于里证者,为里实热盛;若大便不通,少腹满而烦者,系燥屎内结所致。内伤杂病中,可见于肝火旺盛、
病证名。出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痘疮灌浆,其色淡白,疱疹颗粒形而尖圆,根无晕红者。多由营血太亏,元气不足所致。治以大补气血,托毒外出为主。宜用人参、当归、鹿茸之类。
见《本草纲目》。即胡颓子,详该条。
《医垒元戎》方。当归(酒炒)、川芎、白芍药、干地黄(酒蒸)各一两,石膏、知母各五钱。为粗末,水煎服。治妇人妊娠伤寒,身热大渴,蒸蒸而烦,脉长而大者。
见《安徽中草药》。为猪苓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