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云南中草药选》。为五爪金龙之别名,详该条。
①《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黄芪(蜜炙)六两,炙甘草一两。为粗末,每服二钱,加大枣一枚,水煎服。治诸虚不足,肢体劳倦,心中烦悸,唇口干渴,食少面黄,或先渴而欲发疮疖,或病痈疽而后渴者。②《外科正宗》
《医学入门》卷七方。又名内托黄芪柴胡汤。黄芪二钱,柴胡、土瓜根(酒洗)各一钱,羌活五分,连翘一钱半,肉桂三分,生地黄、黄柏各二分,当归尾七分半。酒一盏、水二盏煎热服。治疮生腿内近膝股,或痈或附骨疽初起
厥阴病证型之一。包括阳虚寒厥和血虚寒厥。详厥阴病条。
病证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乃神珠(即黑睛)被头风痰火所蒸,色死而实,绝似煮熟田螺,其凸与平陷亦如之,故名。”与旋螺突起类同,参见该条。
指外感病过程中已不苦不燥,食而知味。表示胃阴恢复,胃气正常。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即代指。见该条。
舌苔剥落,长期剥蚀如地图状,多属虫积。若在热性病中,舌苔于一、二日内全部消失,舌光绛,或如镜面,多是正不胜邪,肝肾真阴亏损而邪气内陷的重证。《辨舌指南》:“舌苔忽剥蚀而糙干为阴虚,剥蚀边仍有腻苔为痰湿
6卷。清·陈元犀撰于1811年。作者遵其父陈修园之嘱,用诗歌形式简要介绍《金匮要略》中方剂的主治、药用剂量和煮服法等,并附方解。解放后有排印本。
病证名。江天览《妇女病自疗法》:“产后恶血入腹,以致面色黑暗,发现面部突然变黑,呼吸急促欲死,治宜散瘀补气。苏木一两,水三盅,煎至一盅,调人参细末五钱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