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胀玉衡》卷下方。又名六号剥象方。薄荷、地骨皮、牡丹皮、焦栀子、玄参、天花粉各等分,细辛量加倍。水煎服。治痧热。
治疗精气耗散、滑脱不收的方法。也称固涩。是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散者收之”的原则立法的。适用于自汗盗汗、久嗽虚喘、久痢久泻、精关不固、小便失禁、崩中漏下、久带清稀等症。有敛汗固表、敛肺止咳、涩肠止
①经穴名。代号RN23。出《灵枢·刺节真邪》。别名本池、舌本。属任脉。阴维、任脉之会。位于结喉上方,当舌骨上缘凹陷处。(《千金要方》)。另说“在颔下,结喉上,舌本下。”(《针灸甲乙经》)。“颈下结喉上
病名。见《此事难知》卷四。即大头瘟。《医碥》卷三:“大头痛,头肿如斗,俗云大头瘟。天行疫气所发。”详见大头瘟条。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舌能辨五味,又是发音的重要器官,它的功能与心有密切关系。《灵枢·脉度》:“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临床上,心神健旺则舌动灵活,语言畅利;心神不清则舌謇舌颤,语言障碍
针灸术语。出《灵枢·经筋》。意指对于某些病症,可以在病痛局部或压痛点作为穴位进行治疗。因为这种穴位既无穴名,也无定位,所以后世有阿是穴,不定穴、天应穴之称。参见各该条。
见《杭州药用植物志》。为美商陆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范汪条。
医论著作。又名《医学课儿策》。清·高鼎汾撰于1843年。全书采用问答体裁,每一问答论一病症。共15题。包括临床常见的温热、湿温、燥病、痢疾、中风、虚劳、妇科等疾病,先假设若干疑问,从而运用辨证论治的准
病证名。即风冷失音。《诸病源候论》卷二:“风冷失声者,由风冷之气,客于会厌,伤于悬癰(雍)之所为也。声气通发,事因关户,会厌是音声之户,悬癰(雍)是音声之关,风冷客于关户之间,所以失声也。”参见暴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