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伤寒类方

伤寒类方

书名。不分卷。徐大椿编释。书成于1759年。徐氏研究《伤寒论》不以六经分类,他认为:“方之治病有定,而病之变迁无定”,遂将《伤寒论》中113方分为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柴胡汤、栀子汤、承气汤、泻心汤白虎汤五苓散四逆汤理中汤及杂方共十二类,每类先论主方条文,并以同类方条文附述于后,末载六经脉证及别证变证,条理比较清楚。建国后有影印本。

猜你喜欢

  • 气虚耳鸣

    耳鸣的一种。《诸病源候论·耳鸣候》:“此为血气虚损,宗脉不足,病苦耳鸣嘈嘈。”《医钞类编·耳病门》:“耳聋、耳鸣:有痰,有火,有气虚,有阴虚,有肝火。”《医学入门·耳》治气虚耳鸣,四君子汤。若气虚有火

  • 绿升麻

    见《医学广笔记》。即升麻,详该条。

  • 产后血崩

    病名。见《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四。多因产时损伤冲任胞脉,产后经脉未复,劳役损伤;胞衣不下,冲任胞脉受阻或产蓐期房事过早所致。症见阴中突然大量流血或暴崩不止。治法参见血崩、胞衣不下条。

  • 黄花苦豆子

    见《宁夏中草药手册》。为野决明之别名,详该条。

  • 壁蟢窠

    见《外科全生集》。即壁钱幕,详该条。

  • 郎中

    古代南方对医生的一种称谓。此名称始自宋代,相沿至今。

  • 厥阴病

    《伤寒论》六经病之一。它是阴阳消长、邪正进退的重要关键,所以常出现寒热错杂的证候。主要有上热下寒与厥热胜复两类情况。上热下寒者,症见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下利及吐蛔等,治宜清上温下。厥

  • 脾胃俱虚

    指脾胃两经俱虚。《千金要方》:“右手关上脉阴阳俱虚者,足太阴与阳明经俱虚也。病苦胃中如空状,少气不足以息,四肢逆寒,泄注不已,名曰脾胃俱虚也。”

  • 石阙

    经穴别名。出《备急干金要方》注。即石关,见该条。

  • 十二节刺

    即十二刺。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