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伤寒发黄

伤寒发黄

病证名。指外感病邪而出现黄疽症者。《景岳全书·杂证谟》:“表邪发黄,即伤寒证也凡伤寒汗不能透而风湿在表者有黄证,或表邪不解,自表传里而湿热郁阳明者,亦有黄证。表邪未解者,必发热,身痛,脉浮,少汗,宜从汗散;湿热内郁者,必烦热,脉缓滑,多汗,宜从分消清利;若阳明实邪内郁而痞结胀满者,宜先下之,然后清其余热。”又:“伤寒发黄,凡表邪未清而湿热又盛者,其证必表里兼见,治宜双解,以柴苓汤,或茵陈五苓散主之;若内热甚而表邪仍在者,宜柴苓煎主之;若但有湿热内实胀闭等证而外无表邪者,宜茵陈蒿汤主之;若因内伤劳倦致染伤寒者,亦多有发黄之证,但察其本无湿热实邪等证,即当以阴黄之法调补治之。”亦有指黄汗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等五种黄疸为伤寒发黄。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参见黄疸有关条。

猜你喜欢

  • 间经

    见《玉峰郑氏女科秘传·经候》:“经血平时常二、三、四月一行,饮食如常,动作不衰,腹中不痛,面色不改,名间经。”

  • 搭手

    病名。出《外科理例》卷一。指有头疽生于背部、腰部,患者能以自己的手触及者,故名。有上搭手、中搭手、下搭手之分。见各该条。

  • 风湿痰

    病证名。出《医学纲目》。风湿郁结经络,津液输布失常,凝滞为痰,则见四肢痿痹,屈伸不便,如果眼皮及眼下有烟灰样黑色者,则为痰之确证,宜从痰湿施治。

  • 通壅。壅塞不通。《素问·大奇论》:“肺之雍,喘而两胠满。肝雍,两胜满,卧则惊,不得小便。”谓脏气满而外壅于经络所出现胀满等症。

  • 赤炎风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赤炎疮。详该条。

  • 脉之大会

    指寸口部是十二经脉之气总会聚之处,出《难经·一难》。寸口是手太阴肺经的动脉,而肺朝百脉,十二经脉及其所络属的五脏六腑之气“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素问·五脏别论》),故称其为脉之大会。

  • 肾膀胱俱实

    肾与膀胱相表里,感邪亦可相互传移,致病邪壅盛于膀胱与肾。《千金要方》:“左手尺中神门以后,脉阴阳俱实者,足少阴与太阳经俱实也。病苦脊强反折,戴眼,气上抢心,脊痛不能自反侧,名曰肾膀胱俱实也。”又:“右

  • 申姜

    见《本草正义》。为骨碎补之别名,详该条。

  • 针麻测痛

    针麻术语。针麻手术前,在病员的一定穴位上针刺,通过一定的诱导,然后运用物理性或化学性痛刺激的方法来测量手术区或规定部位针刺前后痛阈和耐痛阈的变化,以测知不同针刺穴位的镇痛效应,称针麻测痛。临床研究中发

  • 泻火

    属清法范畴。火乃热之甚,故泻火方药较单纯清热的峻猛。火性炎上,因此泻火应兼具下降或泻下的作用。但火证有虚实之分,实火宜泻热,虚火宜补水。故泻火是针对实热火证的治法,常以清热与泻下药组合,既清其热,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