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伏梁

伏梁

古病名。①指心积症。《灵枢·邪气藏腑病形》:“心脉,……微缓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时唾血。”《难经·五十四难》:“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烦心。”治宜伏梁丸等方。参心积条。②指髀股皆肿,环脐而痛的疾患。《素问·腹中论》:“人有身体髀股皆肿,环脐而痛,是为何病?歧伯曰:病曰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肓之原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以本证为心积伏梁之日久不愈者可见之,亦宜用伏梁圆治之。③指少腹内之痈肿。《素问·腹中论》:“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病名伏梁,……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儒门事亲》卷三:“其一伏梁,上下左右皆有根,有大脓血,此伏梁义同肚痛。”1972年甘肃武威汉滩坡出土《武威汉代医简》有“治伏梁裹脓在肠胃之外方”,用大黄黄芩、芍药、消石、桑卑肖、虫,祛瘀破坚,清热解毒

猜你喜欢

  • 三合散

    《证治准绳·女科》卷五方。白术、当归、芍药、川芎、黄芪、茯苓、熟地黄一两,柴胡、人参各一两半。水煎服,日三次。治产后日久虚劳,针灸不效者。

  • 岭南脚气

    古病名。见《圣济总录》卷八十四。又名瘴毒脚气。详该条。

  • 十三窍

    即上七窍(眼二、耳二、鼻孔二、口)及前后阴,再加心窍(舌)、津窍(廉泉、玉英穴)、汗窍(毛孔)、精窍(茎)等,合十三窍。

  • 邪气

    即病邪。《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参见邪条。

  • 内急外弛

    病证名。多因椒疮失治,睑内脉络壅遏闭阻,失于濡养所致。《原机启微》:“急者紧缩不解也,弛者宽纵不收也,……不解不收,皆为病也。”症见胞睑外皮松弛而内面紧急,以致睑缘向内卷缩,睫毛随之倒入。本症宜手术矫

  • 田螺旋顶

    病名。出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春水扬波一症,黑睛斜斜高耸而起,若治不及时,“……则渐高失,至极并水不见,神膏如死,俗谓之田螺旋顶。”参见春风扬波条。

  • 揆度(kuí duó 葵夺)

    推测、度量之意。如从切脉推测病情和病所,结合四时气候变化,估计疾病的顺逆。《素问·病能论》:“所谓揆者,方切求之也,言切求其脉理也。度者,得其病处,以四时度之也。”参见揆度奇恒条。

  • 怒郁

    情志三郁之一。《景岳全书·杂证谟》:“怒郁者,方其大怒气逆之时,则实邪在肝,多见气满腹胀,所当平也。及其怒后而逆气已去,惟中气受伤矣,既无胀满疼痛等证,而或为倦怠,或为少食。”暴怒伤肝,或胀或痛者,宜

  • 鱼脊

    推拿穴位名。出《幼科推拿秘书》。位于腕部掌侧面的桡侧缘。《幼科推拿秘书·穴象手法·穴道图象·穴在阳搏者》:“鱼脊穴:阳池旁边,小窝处,乃大指散脉处。”

  • 郑友夏

    【介绍】:见郑瑚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