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太平圣惠方》。即蚕退纸,详该条。
见《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炒苍术、炙厚朴、橘皮各2.5千克,木香、砂仁、甘草各0.5千克。为细末,水泛为丸,滑石为衣,每服6~9克,日二次。功能和胃止呕,顺气健脾。治脾虚伤食,胃脘不和,呕吐恶心,倒饮
见《传信适用方》。为草果之处方名,详该条。
病名。见《徐氏医书六种》卷七。即耳衄,详该条。
体表定位用词。即“侧”或“面”。上廉即上侧(面),内廉即内侧(面)。《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骨之前廉。”
书名。又名《僧深药方》(《隋书经籍志》)、《僧深集方》(《旧唐书·经籍志》)。据《千金要方》卷七载:“宋、齐之间,有释门深师,师道人,述(支)法存等诸家旧方,为三十卷。”原书已佚,后世医著多有引录。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病名。亦称疟母。见《鸡鸣录》。《症因脉治·疟母》:“即痰血痃癖也。疟久不愈,胸腹胁肋,有癥瘕痞癖,为患不瘥,此疟母之症也。”本症即慢性疟疾或疟疾反复发作所致的肝脾肿大。详见疟母条。参见痞条。
证名。见《景岳全书》卷二十八。系指声音洪亮。详见声怯条。
病证名,属痿证、痿躄的范围。多由风湿热之邪内窜经络所致,不同于一般温邪袭肺或暑湿壅阻肠胃。《素问·生气通天论》:“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张,软短为拘,弛张为痿。”临床表现早期类似感冒,如发热、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