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产子痢

猜你喜欢

  • 夏无踪

    ①见《植物名实图考》。为天葵之别名。②见《湖南药物志》。为茅膏菜之别名。③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夏天无之别名。各详该条。

  • 募原

    即膜原。《灵枢·岁露论》:“其内搏于五脏,横连募原。”详膜原条。

  • 太医局

    宋代医事机构,属太常寺,源于唐太医署,下分九科专管培养学生。其中大方脉120人,风科80人,小方脉20人,眼科20人,疮肿兼折疡20人,产科10人,口齿兼咽喉科10人,针灸科10人,金镞兼书禁科10人

  • 乳香寻痛丸

    《奇效良方》卷二方。乳香、川乌、没药、五灵脂、白胶香、地龙、干姜、半夏、五加皮、赤小豆各等分。为细末,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黑豆淋酒送下。治中风瘫痪不遂,手足亸曳,口眼斜,或旋运僵仆,

  • 肺痛

    证名。指肺部作痛。多因气滞血瘀所致。治以散瘀止痛为主。《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下利肺痛,紫参汤主之。”

  • 小儿疳瘦穴

    经外奇穴名。《太平圣惠方》:“黄帝疗小儿疳痢,脱肛体瘦,渴饮,形容瘦瘁,诸般医治不差者,灸尾翠骨上三寸骨陷间三壮,炷如小麦大。”近代《经穴治疗学》列作奇穴,名小儿疳瘦;《腧穴学概要》称小儿疳痢。位于尾

  • 脾虚泻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指小儿脾胃虚弱的慢性腹泻。因小儿脾胃嫩弱,乳食所伤,脾阳不足,不能温化水谷,水谷滞留,而成泄泻。症见食后作泻,腹胀便溏,水谷不化,面黄形瘦,神疲倦怠。治宜健脾

  • 子宫

    ①即女子胞。《千金翼方·杂病》:“重者子宫下垂。”详女子胞条。②经外奇穴。位于中极穴旁开三寸。

  • 大天心

    推拿穴位名。又名上天心。出《小儿推拿广意》。位于额上。《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上天心者,大夫心也,在天庭中,小儿病目,揉此甚效,以我大指按揉之。眼珠上视,往下揉;眼珠下视,往上揉;两目不开,左右

  • 盘肠献花

    即盘肠生。《杜氏女科辑要》:“临产子肠先出,产后肠不收,名曰盘肠献花。”详盘肠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