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产后伤寒

产后伤寒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触冒寒气而为病,谓之伤寒产妇血气俱虚,日月未满,而起早劳动,为寒所伤,则啬啬恶寒,翕翕微热,数日乃歇,重者头及骨节皆痛,七、八日乃瘥也。”因产后气血大虚,卫外不固,寒邪乘虚侵袭肌表所致。症见产后恶寒发热头痛无汗或有汗。治宜补虚为主,佐以祛邪。有汗用桂枝四物汤,无汗用麻黄四物汤。

猜你喜欢

  • 舌血

    病证名。即舌衄,详该条。

  • 赤浊

    病证名。①指以小便浑浊色赤为主要症状的疾患。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科》。属便浊、溺浊。实即血尿。详便浊、血尿条。②指溺孔常流浊物挟血的疾患,属精浊。《证治要诀·白浊》:“精者血之所化,有浊去太多,精化

  • 活血龙

    见《浙江民间草药》。为虎杖之别名,详该条。

  • 便

    ①适宜。问诊了解病人起居、饮食情况。《灵枢·师传》:“临病人问所便。”②指大便。《灵枢·口问》:“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

  • 温养

    补法之一。用温性药物补养正气的治法。多用于脏腑虚弱而偏于阳虚的病证。如四君子汤补气益脾。

  • 金丝矮坨坨

    见《滇南本草》整理本。为金铁锁之别名,详该条。

  • 喉毒药

    见《广西植物名录》。为毛冬青之别名,详该条。

  • 化燥

    又称津伤化燥。因津液消耗而出现燥证的病理。由于热伤津液或素体阴亏,内热亢盛等原因,都能使邪气化燥,出现口干口渴、唇焦咽燥、便秘尿少、干咳、咯血或衄血等阴液不足的证候。参见内燥条。

  • 阴维脉

    奇经八脉之一。见《素问·刺腰痛论》。其循行路线,据《奇经八脉考》载:“阴维起于诸阴之交,其脉发于足少阴筑宾穴……上循股内廉,上行入少腹……循胁肋……上胸膈挟咽,与任脉会于天突、廉泉,上至顶前而终。”本

  • 重腭风

    即重腭。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