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阳气亢盛之极。食,腐蚀、消耗。①阳气过亢,火热耗气,使正气衰弱。②辛热壮火之药,亦能使精气耗损。
病名。《素问·大奇论》:“肺之壅,喘而两胠满。”《甲乙经》作“痈”。详肺痈条。
病证名,即小儿急惊风和慢惊风的统称。《太平圣惠方》第八十六卷载有治小儿急惊风与治小儿慢惊风诸方,谓:“小儿急惊风者,由气血不和,夙有实热,为风邪所乘,干于心络之所致也。”“小儿慢惊风者,使乳不调,内有
痰证之一。因火邪灼津,燥痰日久,气虚津枯,痰液粘结所致。以结于喉部为多见。《明医杂著·痰饮》:“喉中有物,咯不出,咽不下,此痰结也。”治宜散结化痰可用加味甘桔汤合清化丸。一名梅核气。参老痰条。亦有结于
病证名。清·吴悔菴《秘传内府经验女科》:“妊娠下元虚怯,寒气所淫,因寒从足起,故两脚胫肿痛,名曰脚气。宜鸡鸣散(苏叶、木瓜、广皮、吴萸、生姜、桔梗、槟榔)治之。”
证名。指心气、心血不足所出现的证候《脉经》卷二:“心虚,……病苦悸恐不乐,心腹痛难以言,心如寒状,恍惚。”《圣济总录》卷四十三:“心虚之状,气血衰少,面黄烦热,多恐悸不乐,心腹痛难以言,时出清涎,心膈
【介绍】:清末医家。字栗庵。浙江温州人。精于喉证。采集众说,择其精要,参以亲身经验,辑成《白喉条辨》一卷,论述病源,辨证及内、外治法,禁忌等。另撰有《本草时义》一书。
宋代校订和校刻医药书籍的机构,属编集院。创始于公元1057年。是在我国活版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等条件下出现的。这个机构曾对《素问》、《灵枢》、《难经》、《甲乙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铁树果之别名,详该条。
见大生要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