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五邪刺

五邪刺

古刺法名。《灵枢·刺节真邪》:“刺有五邪。”指对五类病邪分别用不同针具予以针刺的治疗方法。《黄帝内经太素》名五邪刺。五邪为痛邪(疮疡)、大邪(病邪实盛)、小邪(正气亏虚)、热邪寒邪。此“五者之病,皆在皮肤肌肉气分。”“刺痛者用铍针”,使“肿聚散亡”,消痛破结;“刺大者用锋针”,“泄夺其有余”,使实邪得除;“刺小者用圆利针”,“补其不足”促正气恢复;“刺热者用镵针”,使病邪“越而苍(沧),出游不归”,热除病却;“刺寒者用毫针”,“徐往徐来”,温益阳气

猜你喜欢

  • 类编经验医方大成

    见医方大成条。

  • 热气疮

    病名。见《实用外科治疗学》。即热疮。详该条。

  • 太少相生

    运气学说术语。见《类经图翼》。太,指五音建运中太过之运,如太羽、太商等;少,指五音建运中不及之运,如少宫、少角等。太少相生指一年中五个主运系按太少相生的规律排列,即“太角→少征→太宫→少商→太羽”或“

  • 沥胞生

    即沥浆生。清·亟斋居士《胎产问答》:“沥浆生,又名沥胞生。”详沥浆生条。

  • 金匮心典

    见金匮要略心典条。

  • 灶突墨

    出《备急千金要方》。为百草霜之别名,详该条。

  • 黄汗

    病名。《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蘖汁,脉自沉……”可伴两胫冷,身疼重,腰髋弛痛或小便不利等。由汗出入水壅遏营卫,或脾胃湿热郁伏熏蒸肌

  • 大酸味草

    见《广州植物志》。为铜锤草之别名,详该条。

  • 阎士安

    【介绍】:宋代医官。陈州(今河南淮阳)人。以善画墨竹闻名,兼通医学,为医学助教。

  • 苦杖

    出《本草拾遗》。为虎杖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