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清·吴鞠通《解儿难》。即本脏自病痉。详该条。
十剂之一。用轻清升散药物组成,具有解除肌表邪气作用的方剂。《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张从正曰:“风寒之邪,始客皮肤,头痛身热,宜解其表。《内经》所谓因其轻而
病证名。又称火泻、热泄。《证治汇补·泄泻》:“火泄者,暴注下迫,焦黄秽臭。”《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又有火泄,即热泄。脉数实,腹痛肠鸣,口干喜冷烦渴,小便赤涩,后重如滞,泻水,痛一阵,泻一阵,泻
书名。①即徐彬撰《伤寒一百十三方发明》,详该条。②宋·李涉撰。书未传。
农历六月。《素问·藏气法时论》:“脾主长夏。”
见《南方主要有毒植物》。为黄花夹竹桃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赶风柴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外感眩晕》。感受湿热时邪所致。证见头晕目眩,自汗,面垢背寒,口渴欲饮,小便黄赤,或见身热,舌苔黄腻,脉濡数等。治宜清热化湿。用人参白虎汤、黄连香薷饮等方。参见眩晕条。
指亥时。《素问·标本病传论》:“冬人定,夏晏食。”参见十二时条。
【介绍】:见阮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