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五行

五行

指木、火、土、金、水五类自然事物及其运动。中国古代思想家用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上述五类事物来说明自然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这种哲学思想早见于《左传》、《国语》和《尚书·洪范》等书中。战国时代,五行说颇为流行,并出现五行相生相胜的原理。相生意味着相互滋生或促进,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等;相胜又称相克,意味着互相排斥或抑制,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等。相生和相克的协调,所谓生中有克,克中有生,大自然才会运行不息,相反相成。这些观点,具有自发的辩证法因素,它的合理成份一直被保存下来,在实际应用中对中国古代天文、历数、医学等起了一定作用,例如在医学应用上成为中医的五行学说。参见五行学说条。

猜你喜欢

  • 肾合骨

    五脏与五体的相互关系之一。肾藏精,精化生髓,髓充于骨,骨骼的发育、成长、荣枯,与肾的精气盛衰密切相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肾生骨髓。”《素问·五脏生成篇》:“肾之合骨也。”

  • 午后昏蒙

    病证名。“因阴虚不足,滞而不行,血至午后则敛,而气不充其血”(《古今医统》),故于午后视物昏朦。宜滋阴、益气、补血,用回阳汤加减。

  • 狄仁杰

    【生卒】:607~700【介绍】:唐初政治家。又名狄梁公。曾任丞相,善医,尤长针术顕庆(656~660年)中,应制入关。途中,为一富室十四五岁鼻端生肿瘤如拳大的患儿施行针术,赘疣(肿瘤)应手而落。

  • 膀胱虚寒

    指膀胱气化功能减弱。常见于老人、久病体弱患者,多与肾阳虚有关。证见遗尿、尿急,尿频而清,淋沥不尽,苔薄润,脉细弱等。治宜补肾固脬。

  • 无时热泪

    病证名。多由阴精亏损,虚火上炎引起。即热泪无时常流。《证治准绳·杂病》:“谓目无别病,止是热泪不时常流也。……盖肝胆肾水耗而阴精亏涩,及劳心竭意,过虑深思动其火而伤其汁也。故血虚膏液不足人,哭泣太伤者

  • 食肉则遗

    详食肉则复条。

  • 椿木叶

    出《新修本草》。即椿叶,详该条。

  • 痘疮身痒

    病证名。元·朱震亨《幼科全书》:“凡痘初出之时,遍身作痒,抓捏不宁,此系邪火停于肌肤皮肉之间,不能即出,故作痒也。”须按病情分别施治,如痘方出作痒,此邪气欲出,因腠理严密,热毒往来游溢其间,外不得泄,

  • 鳗鱼

    见《本经逢原》。为鳗鲡鱼之简称,详该条。

  • 差颓

    即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