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五心烦热

五心烦热

证名。指心中烦热伴两手足心发热感觉。见《太平圣惠方·治骨蒸烦热诸方》。多由心血不足阴虚火旺或病后虚热不清,以及火热内郁所致。是虚损劳瘵等病的常见症之一。《证治准绳·杂病》:“五心烦热,是火郁于地中。四肢,土也,心火下陷脾土之中,故宜升发火郁。”又“病暂去而五心常有余热,此属虚证。”《症因脉治·心血虚不得卧》:“心烦躁乱,夜卧惊起,口燥舌干,五心烦热,此心血不足,心火太旺之症也。”《金匮翼·火郁发热》:“火郁者,阳气外寒所遏,不得宣行,郁而成火,或因胃中过食冷物,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令人心烦手足心热骨髓中热如火燎,此为郁热。”《杂病源流犀烛·火病源流》:“阳愈盛则阴虚,阴愈虚则为五心烦热。”治宜滋阴降火,清热养阴,清肝理脾等法,选用清骨散、升麻散千金竹叶汤逍遥散茯苓补心汤等方。火郁而宜升发者,用火郁汤加减。参发热、阴虚发热、火郁等条。

猜你喜欢

  • 灰陷

    五陷之一。指痘出稠密,其色如灰,根脚无红晕而顶陷者,为气血大虚所致。治法详白陷条。

  • 乌巢子

    出《本草图经》。为鼠李之别名,详该条。

  • 外科真诠

    书名。2卷。清·邹岳撰于1838年。上卷为疮疡总论及身体各部发有定位的疮疡;下卷为发无定处的疮疡、小儿诸疮及奇怪疮毒;末附以经络内景图说、脉学提要、杂症、药品揭要,及吴锦堂、胡俊心二氏外科医案。解放后

  • 天虚

    运气学说术语。天数不及而虚。《素问遗篇·本病论》:“人之五脏,一脏不足,又会天虚,感邪之至也。人忧愁思虑即伤心,又或遇少阴司天,天数不及,太阴作接间至,即谓天虚也。”

  • 松实

    出《名医别录》。即松塔,详该条。

  • 蛤蟆浆

    见《中药材手册》。为蟾酥之别名,详该条。

  • 膝关

    经穴名,代号LR7。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厥阴肝经。位于小腿前内侧,胫骨内踝后下方,腓肠肌内侧头上部,阴陵泉穴后1寸处。另说“犊鼻下三寸”(《备急千金要方》);“犊鼻下一寸二分,向里横开寸半,下直中都

  • 心血

    即心脏所主的血。心血不仅能营养人体周身各部分组织,同时也能滋养心脏本身,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之一。心血旺则血脉充盈,面色红润,精神饱满;心血虚则心悸健忘,惊惕不安,失眠多梦,面色无华。

  • 停饮胁痛

    病证名。见《秘传证治要诀·胁痛》。多由于水饮痰浊流注厥阴之经,气机痹阻所致。临床表现为胁肋疼痛,或者胁痛没有定处,甚至于漉漉有声,咳嗽气急,脉多沉弦。治宜涤痰通络为主,如导痰汤、调中顺气丸、控涎丹等方

  • 补益

    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不足的治法。同补法。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