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两脚小腿部浮肿的症象。《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阴之胜,火气内郁,……头重、足胫胕肿。”《类经·六气相胜病治》:“脾胃不能胜湿,则足胫胕肿。”本证可见于水肿、脚气等证。
①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位于瞳孔(正视时)直上入发际1寸处。主治头痛,眩晕,感冒,鼻塞,目赤肿痛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②太阳穴别名。见《中国针灸学》。
病名。《焦氏喉科枕秘》卷一:“重舌痈,此病因心火旺(妄)动,或受郁怒酒色而生,大舌先卷,根下另生小舌,形红肉嫩,名曰重舌。”详重舌条。
《温病条辨》卷一方。原名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方。生石膏一两,知母、玄参各四钱,生地黄、麦门冬各六钱。水煎,分二次服。功能清气凉血。治太阴温病,气血两燔,口渴,脉数,舌绛等。
即泻肝。详该条。
《医学准绳六要·治法汇》卷五方。土茯苓四两,白藓皮、苦参、金银花各三钱,黄柏一钱,皂角三十粒,薏苡仁、木通、防风各二钱。水煎服。治曾患梅疮而头痛不止,咽中痛或臂膊有块作痛。如气虚者,加人参、黄芪;血虚
证名。出《灵枢·经筋篇》。指软肋部疼痛。多由肝虚所致。《医学芻言》第十四章论两旁季胁痛认为“一属肝血虚,一属肝气虚也。”肝气虚常兼见胆怯善惊,疼痛绵绵不止,视物昏糊,耳鸣等症,治宜四君子汤合乌梅丸等方
证名。指外感热病斑出发黑之证。由热毒炽盛所致。证属危重。《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剧者黑斑出,十死一生。”《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篇》:“黑斑而光亮者,热胜毒盛,虽属不治,若其人气血充者,或依法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臭牡丹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类似腹腔内包裹性化脓性包块。《千金要方》卷十五上:“脾脉……微大为脾疝,气裹大脓血在肠胃之外。”《疡医大全》卷二十四:“脾疝者其浊气自下逆上,连嗳不宽,胀满作痛,痛则呕吐清水或苦水痰涎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