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亦称妊娠积聚。指妇人素有癥瘕旧疾,现又怀胎,称为胎兼癥瘕。治宜软坚化癥,调和气血。宜用桂枝茯苓丸。
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即头风摩散,见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临安(今浙江临安)人。曾任尚书库部郎中、提辖措置药局等职。与裴宗元等人共同校正《和剂局方》而成《校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用方剂,多为丸散剂型,便于应用,其中有些剂型,虽有温燥之嫌
自汗之一。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多由气虚所致。证见自汗,怯冷,气喘,乏力等。治宜补气固表,可用芍药黄芪汤、黄芪建中汤等方。参见自汗条。
病证名。指泄利挟有表热者。《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鞭,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亦有指热泻者。参协热下利、夹热自利条。
经穴名。代号RN14。出《脉经》。属任脉。心之募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6寸(《千金要方》)。一说在脐上6.5寸(《针灸甲乙经》)。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上动、静脉。主治心胸痛,胃脘痛,呃逆,反胃
书名。4卷。清·邹存淦撰。刊于1877年。本书仿《理瀹骈文》体例,辑录了临床各科疾病的多种外治法的治疗方药,共分68门,约2200余方。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八。即虎口疔。见该条。
痿证之一。见《医学纲目》卷十七。由于湿热伤筋所致。《素问·生气通天论》:“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证见腿足痿软、微肿,或足趾麻木,伴有身重胸闷,小便赤涩,舌苔黄腻,脉象濡数
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泛指一切咽喉病的总称。参阅有关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