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东松岗哇

东松岗哇

【介绍】:

唐代著名医学家。其汉名难以查考。约生活于公元八世纪。藏王赤松德赞执政(754~797)时期,应聘入藏。据载,赤松德赞曾给予王室侍医职衔。后因赤松德赞患病,再次应邀入藏,并很快治愈赤松德赞的病。藏王为表彰其医术,赐名“塔西·东松岗哇,”意即“四方三界中最好的医者”。并赐给山南地区的雄、堆两座庄园。此后即定居西藏传授医术。其弟子遍及全藏。著名藏医学家宇陀宁玛·元丹贡布是其弟子之一。曾与僧能和敬虚合作编写《杂病治疗》、《艾灸明灯》、《配方玉珠》等。(见《紫色王室保健经函》)

猜你喜欢

  • 舍脉从证

    辨证过程中,当脉证表现不一致时,经过分析,认为症状足以作为审定病机,确立治疗方案的依据,而脉象未能反映病机,当舍脉从证治。《医宗必读》:“脉迟为寒,常用干姜、附子温之矣。若阳明脉迟,不恶寒,身体濈濈汗

  • 瘿瘤

    病名。出《中藏经》卷上。即瘿与瘤的合称。或单指瘿。参见瘿条。

  • 清毒

    寒湿的气候环境中产生的致病物质。《素问·五常政大论》:“厥阴在泉,清毒不生。”

  • 水荭子

    出《本草衍义》。为水红花子之别名,详该条。

  • 张世茂

    【介绍】:见张柏条。

  • 榖树子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楮实之别名,详该条。

  • 铜人内景图论

    书名。郑守谦撰。本书介绍人体解剖、生理学(包括脏腑、经络、经穴)及胎儿发育等,是一种中西医合参的著作。书中也收入一些涉及八卦及基督教的内容。1923年长沙明道中医学校出版石印本。

  • ①《内经》十二脉之一。浮疾脉象。《诊家正眼》:“曰躁者,且浮且疾也。”②手足躁动或躁狂的症状。③证名。指身体躁动、躁急,或手足扰动不宁。有阳躁、阴躁之分。阳躁因火热所致。《素问·至真要大论》:“诸躁狂

  • 救阴理痨汤

    即拯阴理劳汤,见该条。

  • 手阳明之别

    出《灵枢·经脉》。即手阳明络脉,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