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又名攒牙疳、攒齿疳。多由肝胃二经热毒炽盛,复感风邪而发。多见于小儿。《喉科心法》卷上:“生于牙根,不分上下,初起齿痛,牙根肉内忽透一骨,似牙尖锐,疼痛异常……小儿多
病证名。指痨瘵病的咳嗽。见《不居集·痨瘵咳嗽》。《明医杂著·劳瘵》:“睡中盗汗,午后发热,哈哈咳嗽,倦怠无力,饮食少进,甚则痰涎带血,咯吐出血,或咳血、吐血、衄血,身热,脉沉数,肌肉消瘦,此名痨瘵。”
病名。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产后吹乳,因儿饮,口气所吹,令乳汁不通,壅结不通。不急治,多成痈。速服瓜蒌散及敷南星。更以手揉散之。”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即恶疮。见该条。
太医署教师职称。负责协助按摩博士的教学活动,官阶为从九品下。参见太医署、按摩博士条。
证名。指大便时排出的腐浊垢腻物质。多因湿热邪毒郁滞肠道所致。《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肠垢者,肠间津汁垢腻也。”便肠垢,可见于热痢。协热利等。《杂病源流犀烛·痢疾源流》:“其冷热蕴结肠胃间,滑泄垢腻
出元·朱震亨《幼科全书》。即纹色。详该条。
指木、火、土、金、水五类自然事物及其运动。中国古代思想家用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上述五类事物来说明自然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这种哲学思想早见于《左传》、《国语》和《尚书·洪范》等书中。战国时代,五行说颇
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风翳患右目,灸右手中指本节头骨上五壮,如小麦大。左手亦如之。”《太平圣惠方》定名拳尖。位于手背第三掌骨小头之高点,握拳取之。主治目痛,目翳,癜风,赘疣等。艾炷灸3~5壮
中国民间流传的一种卓有成效的保健拳法。原为技击,据说来自明·戚继光根据民间拳术总结出来的拳经三十二势。近代太极拳按流派可分为五类:陈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和孙氏太极拳,各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