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腭骨
颊车骨别名。详该条。
颊车骨别名。详该条。
见《东北植物药图志》。为关木通之别名,详该条。
其作用可以替代艾灸的一种膏药。《杨氏家藏方》(宋·杨倓)载:“替灸膏治下焦虚冷,真气衰弱,泄利腹痛,气短,……附子一两,吴茱萸、马兰花、蛇床子三味各一分,木香一钱,肉桂去粗皮二钱,右件为细末,每用一大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丝瓜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八十九。即髌骨脱位。详脚膝出臼条。
将全身或面部划分为上、中、下三等。头、腰、足为身之三等;面部三等,以身前发际到印堂为上等,山根至准头为中等,人中至地阁为下等。《灵枢·师传》:“上下三等,脏安且良矣。”
病证名。出清·余梦塘《保赤存真》卷四。系脾胃虚寒,蛔虫上扰的证候。症见右上腹部阵发绞痛,痛时患儿哭叫,屈体弯腰,出冷汗,面色苍白,常伴呕吐,可吐出蛔虫和胆汁。阵痛之间仍留微痛。剑突下稍右疼痛拒按,脉弦
【介绍】:见葛正蒙条。
见《本草纲目》。为粉霜之别名,详该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白毛藤之别名,详该条。
手的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