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腭
口腔的下壁。详腭条。
口腔的下壁。详腭条。
医经著作。秦伯未原编,余瀛鳌重订。此书由秦氏初编于1929年,编者将《内经》病证予以分类汇编,由上海中医书局出版。1961年由原编者门人余氏予以补充修订,将《内经》病证分为44类,311种病候,更于每
出《素问·宣明五气篇》。意,意念;是五脏精气所化生的情志活动之一,为脾所藏。思虑过度可伤脾,影响脾的健运而出现食欲不振、胸腹痞满等病症。参见五脏所藏条。
又名目珠。即眼球。位于眼眶内靠前部中央,形圆似珠。眼珠外壁由黑睛和白睛组成。它的前端中央为黑睛;黑睛内为黄仁,黄仁正中有圆孔,为瞳神。黑睛后接白睛。珠内有神水、神膏、视衣等。其后端接目系,上入于脑。眼
①音树(shù)。①数目。亦指五行的生成数。《素问·刺禁论》:“愿闻禁数。”《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五常之气……太过者其数成,不及者其数生,土常以生也。”②几、几条。《灵枢·邪客》:“数脉并注。”③
古病名。即玄水。十水之一。《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候》:“悬水者,先从面肿至足,其根在胆。”参见玄水、十水条。
川贝母、浙贝母的简称,各详该条。
病名。即转胞。《太平圣惠方·治脬转诸方》:“夫脬转者,是脬屈辟,小便不通。”详转胞条。
外治方法。即敷药之俗称。详该条。
【介绍】:参见唐玉书条。
《外科精要》方。犀角、琥珀各一钱,人参、朱砂、茯神(一作茯苓)、酸枣仁各二钱,冰片一字(一作一分)。为末,用蜜收膏,每服弹子大一块,麦门冬煎汤化下,日五次。治咽喉口舌生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