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三敛子

猜你喜欢

  • 官医提举司同提举

    元代医官职称。系官医提举司之副职主管官员,始设于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官阶为从六品。

  • 眼白

    眼的部位。白睛之俗称。详该条。

  • 肘后痈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又名发臂毒。系生于肘后之肿毒。在肘后内侧者称内肘毒;在肘后外侧者称外肘毒,均由风火郁结,气血凝结而成。证治参见无名肿毒条。

  • 躁烦

    证名。指先躁后烦的证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伤寒明理论》卷二:“所谓躁烦者,谓先发躁,而迤逦复烦者也。”有谓内热曰烦,外热曰躁;烦属阳,躁属阴;内热为有根之火,外热为无根之火者。故但躁不烦,及先

  • 偏气

    病名。出《儒门事亲》卷二。即气疝。见该条。

  • 阳交

    经穴名。代号GB35。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别阳、足髎。属足少阳胆经。阳维脉之郄穴。位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7寸,当腓骨后缘处;或于外丘穴后方1寸取穴。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和腓动、静脉分支。主治胸胁胀满,

  • 内伤恶寒

    病证名。指恶寒由饮食、劳倦等所致者。《证治汇补·恶寒章》:“内伤恶寒稍就温暖即止。”《张氏医通》卷三:“脉缓弱,或气口虚大,按之无力,兼见倦怠,手心热,是内伤元气证。补中益气汤,加桂附二、三分,以行参

  • 杨上善

    【生卒】:六至七世纪【介绍】:隋唐时期医学家。籍贯不详。大业中(605~616年)曾任太医侍御,很有名望。撰有《黄帝内经太素》30卷,是注解《内经》最早的医家之一,对后世研究《内经》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 神效消疬丸

    《疡医大全》卷十八方。熟地黄二两,泽泻、茯苓、山茱萸肉一两,延胡索、牡丹皮、牡蛎各一两二钱(一方有玄参,无延胡索)。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钱。治瘰疬。

  • 白脓疳靛

    出《颅囟经》。即白脓痢,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