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指漏下之血色赤,淋沥不断。参见经漏条。
医方丛书。清·毛世洪等辑。由书商汇刻刊行。又有《汇刻经验良方》、《经验良方汇编》等名。主要包括《便易经验集》、《续刊经验集》、《叶氏(天士)经验方》、《张卿子经验方》、《几希录附方》、《敬信录经验方》
大指的别名。
练功方法之一。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上体左转呈左弓箭步,两手握拳,贴于胸侧,左臂屈肘外展,使肘与肩平,拳心朝下;右手拳心向下,迅速向前击出,收回原处,上臂外展呈外展位。然后换右弓箭步,交替反复
燔,焚烧;指火盛。温热病气分的热邪未解,而营血分热邪已盛,以致形成气血两燔之证。症见壮热、口渴、烦躁谵妄、斑疹透露,甚或吐血、衄血,舌绛苔黄,脉数等。《温病条辨·上焦篇》:“太阴温病,气血两燔者,玉女
出《灵枢·经别》。即足太阴经别。详该条。
证名。①瘛疭的别称。见《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二。《证治准绳·伤寒》:“瘈者,筋急而缩也;疭者,筋缓而伸也。或伸缩而不止者,瘈疭也。俗谓之搐搦。”详瘈疭条。②指四肢抽搐,伴十指开合,两手握拳的症状。《医碥
出《广西通志》。为含羞草之别名,详该条。
三种肥壮人中的一种。出《灵枢·卫气失常》。其皮肉结实,体型较大。
虚损病由上部脏腑发展到下部脏腑的病机。虚损是因五脏久虚而产生的多种疾病的总称。自肺损开始,而损及心、胃、肝、肾,称上损及下;反之自肾损开始,而损及肝、脾、心、肺的称下损及上。《景岳全书·杂证谟》:“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