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上的今天>淡马锡控股成立

淡马锡控股成立

在51年前的今天,1974年6月25日(农历1974年5月6日),淡马锡控股成立。

淡马锡控股公司(Temasek Holdings),也称淡马锡控股私人有限公司,是一家新加坡政府的投资公司,新加坡财政部对其拥有100%的股权。由于自成立以来到2004年9月为止从未公布过财务报表,因此被认为是新加坡最神秘的企业之一。

淡马锡的产生

“淡马锡”三个字是马来语“Temasek”的音译。淡马锡公司成立于1974年,是由新加坡财政部负责监管、以私人名义注册的一家控股公司。那么为什么在7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要成立这么一家公司呢?它成立的背景是什么?它的任务是什么?它与新加坡政府又有什么关系?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简要地回顾新加坡经济发展史。

新加坡1959年从英国取得自治权,特别是自1965年与马来西亚分离后成立新加坡共和国,国家主权及经济发展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刚刚诞生的新加坡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创造就业机会,减轻就业压力。为此,新加坡采取了以政府为主导,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经济方针。当时新加坡的一些基础产业,如交通运输、造船业,都是由政府出面兴办的国有企业。在新加坡,人们把这类企业称为与国家有联系的企业,简称“国联企业”。

经过近10年恢复和发展,到70年代初,新加坡取得全民就业,政府调整了经济发展政策,即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由于70年代初发生的石油危机,新加坡利用其特殊的战略位置,决定发展新加坡原油加工业。

于是1977年由政府出资成立新加坡石油公司(SPC),不久又建立新加坡化工集团(PCS)。与此同时,政府还投资兴建了一批高科技的电子和计算机产业。到70年代中期,新加坡由政府各部门出面兴办的企业(即国联企业)越来越多,如何加强对这些企业的管理与监管,使他们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而不是躺在政府身上,处处依赖政府的保护和帮助,这是摆在当时新加坡政府面前一个十分迫切而又艰巨的课题。

70年代中期之前,新加坡政府为了进一步促进全国基础设施的发展和管理,成立一些所谓“法定机构”,这些法定机构集政府职能与企业经营为一体,如电力局、邮电通讯管理局、石油管理局等(类似我国的电力、铁道、邮电部)。实行政企统一,既制定法规、政策,又进行行业管理和经营。

随着各类工业发展规模和企业数量的增加,政府感到要管理好众多的国联企业负担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为此,政府逐步实行将制定工业政策和法规与企业的经营的职能分开,并将有关行业的管理机构进行合并。为了不影响企业的发展,确保原国有资产不流失,并能增值,在1974年,新加坡政府决定由财政部(投资司)负责组建一家专门经营和管理原国家投入到各类国联企业的资本的国家资产经营和管理公司。

这家公司就是淡马锡公司,它是按照新加坡公司法的有关规定,以私人名义注册成立的控股公司。根据当时政府的委托,新加坡开发银行等36家国联企业的股权(总额达3.45亿新元,约合7000多万美元),被授权由淡马锡公司负责经营。政府赋予它的宗旨是:“通过有效的监督和商业性战略投资来培育世界级公司,从而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发展简史

淡马锡控股成立于1974年,是新加坡政府所全资拥有的几家公司中知名度最高的,却始终保持神秘。作为豁免私人企业,淡马锡控股不必像上市公司一样公开每年的财务报表,因此一直以来对该公司的传闻都不断。该公司掌控了包括新加坡电信、新加坡航空、星展银行、新加坡地铁、新加坡港口、海皇航运、新加坡电力、吉宝集团和莱佛士饭店等几乎所有新加坡最重要、营业额最大的企业,曾有国外媒体估算,淡马锡控股所持有的股票市价占到整个新加坡股票市场的47%,几乎主宰了新加坡的经济命脉。

淡马锡控股除了投资新加坡本地市场外,也把亚洲市场和发达国家市场视为投资终点,大约一半的资产是在新加坡以外地区。其中主要的投资包括马来西亚电信、印度的ICICI银行、澳大利亚第二大电信公司Optus。后来该公司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先后出资购买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股份等。

淡马锡大事记

1974年6月25日,淡马锡控股(私人)有限公司成立,政府将36家国营公司的股权转入淡马锡旗下。

1975年~1997年,分别控股星展银行、新加坡航空、新加坡电信、新加坡科技电信媒体公司、PSA国际港务集团等数十家大型企业。

1996年,丹那巴南任淡马锡控股董事长。

2001年,淡马锡决定改变经营战略,以积极的投资获取更多的回报。

2002年,何晶出任淡马锡执行董事兼CEO。

2003年6月起开始参股新加坡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包括印尼金融银行、韩国国民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渣打银行等。

2004年10月首次公布的年度财报显示,2003财年的股东总回报率高达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