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上的今天>中国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郭全宝逝世

中国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郭全宝逝世

在21年前的今天,2004年7月12日(农历2004年5月25日),中国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郭全宝逝世。

郭全宝(1921年-2004年7月12日),中国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北京人。1934年拜于俊波为师学习相声。建国后参与了传统相声的整理,并且表演了大量的新作品。曾与侯宝林、刘宝瑞、马季、郝爱民等合作表演,常为捧哏,被称为“少郭爷”,有时也作逗哏或表演单口相声,如《捉放曹》,《借火》等,晚年常与罗荣寿表演双簧,还精通京剧、单弦儿、数来宝等多种艺术形式。

我国著名老一代相声表演艺术家、中国广播艺术团一级演员郭全宝于2004年7月12日17时50分因患癌症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郭全宝1922年4月出生,在他11岁时即拜相声老艺人于俊波为师,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1953年调入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曾先后与侯宝林、刘宝瑞、马季、郝爱民等著名表演艺术家合作表演相声。50多年的舞台艺术实践,使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善演单口、捧逗俱佳。他表演的对口相声与合作者配合默契,感情充沛,语言生动;单口的表演更是幽默风趣,说表自如,模声拟态,惟妙惟肖,深得广大观众的喜爱。

中国广播艺术团方面表示,郭全宝同志的逝世使我们痛失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是中国曲艺界的一大损失。

据悉,郭全宝逝世后,中国广播艺术团领导杨朴、张希和,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领导别闽生、刘全利,北京曲协领导李金斗、贾德丰等前往拜祭并探望了郭全宝的家属。据悉,郭全宝追悼会将于18日上午在八宝山公墓举行。

北京曲协主席李金斗说,郭全宝的逝世是相声界的一件大事,在侯宝林的几个搭档中,郭全宝是最后去世的一位,他的去世意味着相声一个时代的终结。

郭全宝小传:

相声表演艺术家、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1922年出生,北京人。8岁拜师王少云学习唱京剧丑角。11岁起在天桥平民茶园里与白全福等撂地演出化装滑稽双簧。期间拜于俊波为师学说相声,并与侯宝林、白全福等同台演出。14岁起辗转于京、津、济南一带表演相声。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慰问团赴朝鲜慰问演出。1953年调入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工作,先后与侯宝林、刘宝瑞、马季、郝爱民等合作表演相声。擅演单口和闹活,如《捉放曹》《黄鹤楼》《耍猴》《借火》等。其中1957年由其逗哏的相声《好啊好》曾流行全国。晚年与罗荣寿合作表演双簧。

50多年的艺术实践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擅演单口,捧逗俱佳。表演对口相声具有配合默契,感情充沛,语言生动等特点。单口的表演更是幽默风趣,说表自如,模声拟态,惟妙惟肖。单口代表作《借火儿》《抡弦子》《三近视》《吃饺子》等。

故事一:“门缝”里收来的弟子

昨天记者赶到郭家的时候,子女们都到八宝山办理追悼会的事去了,只有一个保姆和一位姓刘的先生在照顾老太太。刘先生自称是郭老的弟子,而且一直不愿让记者写他,再三追问之下,他才讲述了被郭老收为弟子的经过。

刘先生在眼镜厂上班,曾是一位运动员。1999年秋天,刘先生在老山举行的一场自行车赛上当裁判,住在清河宾馆。一天吃晚饭时,门头沟的一位裁判指着邻桌的三位老人说:“那不是赵世忠、郭全宝和冯志孝吗?”于是大家就过去打招呼,三位“大腕儿”十分随和,跟他们聊了一会儿。等大家散去后,刘先生又去找郭老聊天,两人聊得很投机,并互相留了电话和地址。

那时候郭老的身体还很好,刘先生请郭老给写两个字,郭老欣然提笔,刘先生见郭老没戴老花镜写字很不方便,就提出要送郭老一副眼镜儿。就这样,回城后,刘先生带着眼镜去找郭老,一老一少就这样熟了起来。

2000年后,郭老卧床不起,刘先生来得就更勤了。他来给郭老理发、按摩,陪老人聊天,帮家里做了很多事。郭老的儿子郭军说:“刘大哥比我这个儿子还强。”郭老太太觉得很过意不去,说非亲非故的麻烦人家不好意思。刘先生就开玩笑说:“那我就拜郭老为师吧,徒弟照顾师傅理所应当啊!”郭老当即表示这个徒弟收定了。郭老太太说:“你的关门弟子也有了,还能收弟子吗?”郭老笑着说:“我不是还留着一道门缝吗!”

郭老对刘先生说:“我躺在床上教你什么好呢?那就教你怎么做人吧!”

就这样,刘先生成了郭老的弟子。记者问刘先生从郭老那里学到了什么,刘先生说,按名气,郭老是“国宝级”的演员,但是他一点架子也没有,平易近人,颇有长者之风,他在郭老那里,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故事二:从来不做广告

郭老的儿子郭军告诉记者,郭老一生从来没做过广告,倒不是他反对做广告,而是觉得自己不了解的、没用过、不知道好坏的产品就向消费者推荐,是不负责的行为。有一次郭老练太极拳的时候,被人用摄像机拍了下来,然后有广告商找上门来,说希望用这段录像为某种中老年人保健品做广告,被郭老当场拒绝,还教育对方广告要实实在在,才能吸引老百姓,别光来虚的。

故事三:引车卖浆皆朋友

郭老生病前的最后一次演出,是1998年到北京地质大学参加“曲艺进校园”公益活动。

据了解,郭老退休后经常参加社区的各种活动,只要有人来请他就去给大家演出,而且从来不计报酬。虽然是“腕儿”,但老人没有一点明星习气,总把自己看成是普通百姓。结果周围卖报的、卖冰棍的、卖菜的、修锁的全认识他,都喊他“老郭”,想和他合影只要喊一声,他就乐呵呵地和人合影。除艺术外,郭老最大的爱好就是交朋友。郭军回忆道,“文革”的时候郭老也受到冲击,造反派把他关起来,硬说他是国民党特务,让他说出“同党”,他愣是没有出卖一个朋友。

郭老生病住院期间,北京饭店的理发师朱师傅特意赶到人民医院,要求再为郭老理次发。朱师傅说他一直听郭老的相声,而且与郭老有过一面之交,特别佩服郭老平易作风。

生病住院期间,郭老享受专家级待遇,受到部领导的亲切关怀。但他总是很客气地对医护人员说:“不好意思,给你们添麻烦了,让你们受累了!”老人还说等病好了后,我一定来给你们演出,令医护人员十分感动。

郭老的弟子、子女都认为,随和是郭老最大的特点,这也是他能先后和侯宝林、刘宝瑞、马季、郝爱民等风格不同的多位著名演员合作,而且合作还很愉快的主要原因。郭军告诉记者,郭老外出演出时,还经常和一些业余演员配合,而且甘当配角。

故事四:“不可乐就可气”

子女们虽然没有从事曲艺工作,但经常听郭老讲曲艺的道理和艺术见解。郭军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相声,不可乐就可气。”意思是说,如果不能拿出高质量的“活儿”把观众逗乐,那么就干脆不要拿给观众,说相声绝对不存在既不乐也不气的情况,所以相声演员最不能混饭吃,一定要努力提高艺术水平。

郭军表示,在做人上,父亲对他的影响很大,感触最深的就是父亲说的“凭本事吃饭,先付出,后索取”,而且从不奢望什么。父亲还告诫说:“我的名声代替不了你们的努力。”所以他们在社会上一般都不提自己是郭全宝的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