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上的今天>清末学者文廷式逝世

清末学者文廷式逝世

在121年前的今天,1904年10月3日(农历1904年8月24日),清末学者文廷式逝世。

甲午战争期间多次上疏反对对日求和。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支持康有为组织强学会,探讨强国之路。晚清政坛“清流派”领袖之一,“四大公车”之一(另外叁人是福山王懿荣、南通张謇、常熟曾之撰。)

文廷式(1856~1904) 近代词人。字道希(亦作道羲、道溪),号云阁(亦作芸阁),别号纯常子、罗霄山人、芗德。江西萍乡人。出生于广东潮州,少长岭南,为陈澧入室弟子。光绪初,在广州将军长善幕中,与其嗣子志锐、侄志钧(二人即长叙之子,瑾妃、珍妃胞兄)交游甚密。光绪十六年(1890),成进士,授编修。二十年大考,光绪帝亲拔为一等第一名,升翰林院侍读学士,兼日讲起居注。文廷式志在救世,遇事敢言,与黄绍箕、盛昱等列名"清流",与汪鸣銮、张謇等被称为“翁(同龢)门六子”,是帝党重要人物。中日甲午战争,他力主抗击,上疏请罢慈禧生日"庆典"、召恭亲王参大政;奏劾李鸿章"昏庸骄蹇、丧心误国";谏阻和议,以为“辱国病民,莫此为甚”。光绪二十一年(1895)秋,与陈炽等出面赞助康有为,倡立强学会于北京。次年二月,遭李鸿章姻亲御史杨崇伊参劾,被革职驱逐出京。这一时期,文廷式益潜心时务,其《琴风余谭》、《闻尘偶记》,记甲午、乙未间时事、人物,能言人所不能言、不敢言。革职归里后,撰有《罗霄山人醉语》,痛感“中国积弊极深”、“命在旦夕”,提出“变则存,不变则亡”,鼓吹“君民共主”,倾向变法,但又以为不可急切从事。戊戌政变后,清廷密电访拿,遂出走日本。二十六年(1900)夏,回国,与容闳、严复、章太炎等沪上名流,参加唐才常在张园召开的“国会”。唐才常的自立军起义失败后,清廷复下令“严拿”。此后数年,文廷式往来萍乡与上海、南京、长沙之间,沉伤憔悴,寄情文酒,以佛学自遣,同时从事著述。这时期所著杂记《纯常子枝语》40卷,是其平生精力所萃。

评论: 珍妃的老师,革新派中的杰出文人,可惜理想未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