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与听琴的故事
(一)
听琴一家,从紫禁城来到江南,江南的天气就没有晴朗过。
父亲离开紫禁城以后,精神就开始惶恐,母亲也常常垂泪。父亲在前朝做官,两袖清风,听琴不知朝中发生了什么变故,才让他们一家走上漂泊的道路,听琴只想在逃离的日子里照顾好自己的父母,也算尽一点女儿的孝心。
灰色的云雾,笼罩着西湖岸边的城市,给心情与生活带来一些迷离。人们总是忙碌的身影,没有来注意听琴一家,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下江南散心的乾隆。乾隆到了选秀的日子,他不愿意自己的婚姻被束缚,可是,他又怎能抗拒传统的婚姻制度呢!他前脚走,后脚和珅一些人就跟来了。下面发生的事情,还真的与和珅有关。
这样的天气,对听琴的扇子生意有很大的影响。天气不太好,听琴的生意就不是很好,一整日卖不出去几把扇子。父亲晚上就没有酒喝,父亲这个人,要是没有酒喝,父亲就会失眠,父亲要是失眠,听琴心里就不是滋味,因为,她是一个孝顺的女儿,他父亲也是在最近才恋上酗酒。
听琴一家是做扇子生意的,与其说是做纸扇生意,还不如说,一家人在颠沛流离。为什么要这样颠沛流离,而不找个地方安定下来,父亲总是行走匆匆,好像不愿意有人了解他们。
听琴,只听过父亲说过前朝的事情,也是父亲在喝酒高兴的时候,说,康熙与雍正的事情。这些事情,已经成为云烟,就是嘱咐听琴,不能在今朝说,最好,没有人认识他们才好。
听琴一天都在卖扇子,只有,三三两两的顾客,这样微薄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住店的钱。
乾隆下到江南,只和听琴见了一面,只是一面之交,就永远记住了听琴。
那天,乾隆甩开和珅自己前往陕西一家客栈,想独自品尝这里的西凤白酒。听琴和父母也在这家客栈里落脚。
一大早,听琴就抱着一堆扇子到集市做生意。
乾隆是逃避选秀才出来的,旅居江南悠闲几日,在他认为,皇宫永远没有爱情,他认为他的妻子应该在民间寻找。可是,一群大臣不这样认为。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他的生母也不这样认为。
听琴的父母是前朝的人,雍正死后,他们就隐居下来,辗转漂泊,到处流浪,何时才是个头啊!何处是家啊!
听琴是个读书的女子。父亲不让她提祖上做官的事情,听琴也很低调,从来不提他们祖上做官的事情。只是在一路漂泊中,默默地做着纸扇子,养家糊口。
父母年迈了,在客栈休息。只有听琴一个人在集市忙碌。
听琴又买了一些宣纸和一些竹子,这些是做扇子的备料。她在客栈里做扇子,用刀雕刻竹子。用笔绘画宣纸。然后,用细小的铁丝固定。
听琴就这样,凭着做扇子的技艺,凭着一双巧手养活着父母。
这天在集市,听琴在西湖边卖扇子。听琴不仅扇子美丽,模样也端庄雅丽。乾隆经过这里,买了听琴的扇子。并且还帮着听琴卖扇子,这一天,听琴的生意很好,当然,乾隆并没有说他是皇帝,而是悄悄地见了西湖的官员,让做官的都去买扇子。只有两个时辰,听琴的扇子就全部卖光了。
听琴这天生意很好,还从没有过卖光了扇子的先例,他对乾隆十分感激。
扇子早早卖完了,为了答谢这个年轻人,听琴就答应了乾隆在西湖边散步。反正时间还早,反正听琴从心底也喜欢上这个男人。听琴并不知道,她喜欢的这个男人,就是当今皇上乾隆。
和珅在暗地里,把这一切看到了眼里,他也知道听琴的父亲就是刺杀过乾隆的人。他晚上找到听琴的父母,甩给了听琴的父母一笔钱,说,让他们离开南方,一定要到北方的北方去,不要和他家的少爷见面。听琴的父亲也是做过官的人,对和珅也是知晓的,听了和珅的话,非常惊恐。姑且不提前朝的事情,今日听琴的事,就不是一件小事。听琴是不能和乾隆在一起。
若是乾隆早晚知道自己谋杀过他,也会迁怒听琴,杀了听琴啊!为了一家人的性命,还是早早离开是非之地。
听琴的父母,知道和珅的大名与淫威,又怎能不听从呢,就雇了马车,连夜带着听琴逃离到一个北方的北方,他们一家再也不能流浪了,因为再也无处可去了,若是流浪,再招惹一些是非,那后果就不堪设想,听琴也大了,也需要嫁人,听琴嫁了人,也了却了父母的一桩心事。
经过两个月的奔波,听琴一家最后在北方的沛关安置下来。
(二)
沛关山清水秀,恰似不是江南的江南。
在沛关这个地方,有两家有名的住户,一家是景仁家的官邸,一家是烧制红陶的延熏家。
景仁的爷爷早年也在京城谋职,和和珅有过交情。
景仁到了求取功名的时候,景仁的爷爷打通了和珅,让和珅直接给皇帝举荐景仁。景仁的爷爷给和珅送的礼物,就是当地有名的古董红陶。
红陶是只进贡皇家的瓷陶,烧瓷技艺也从不外传。
烧瓷的技艺也不知传了多少代,才传到延熏这一代。可是,延熏对自己的烧陶技艺,十分不满意,认为没有祖上的好。整日里闷闷不乐。
听琴一家来到沛关。这里在以往也是兵家争夺的要塞地位。从沛关小路,一直深入,就到了秦岭深处,经太白,也是去往蜀道的另外一条捷径。几月以后,乾隆就是沿着这条蜀道,来到广济的古街沛关找到听琴的,那日,乾隆和听琴失去联系以后,没有办法,就回到紫禁城。在几月后,沛关进贡的陶俑里见到了听琴模样的陶俑,乾隆又日夜兼程,赶到沛关,寻找听琴。和珅,也在暗中打算,他知道听琴父亲原来刺杀过乾隆,他也不想让乾隆喜欢听琴这样聪慧的女子,也在暗中委派了杀手,要在乾隆到达沛关的时候,先刺杀了听琴这个女子。
听琴一家来到了秦岭脚下的沛关,买了景仁爷爷家的旧院落,总算安顿下来。
景仁,这天来到自己家的院落闲转,他只听说院落送了人,就随便来瞧瞧。
很巧,他与在院子天井里做手工的听琴撞了一个满怀。
听琴自从那日与乾隆离别,心里就没有安定过,做什么事情都心不在焉。
“我要去江南,我要回到西湖去。”
“去西湖做什么,或许你去了,人家少爷也早已经离开。”
“你谁都可以嫁,就不能嫁那个人……”
听琴只是心理难过,并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这样。在前朝父亲是八皇子的人,一心为八皇子做事,有一天,父亲接到密令,就除掉乾隆。可是,事情失手了,当年一起杀人的刺客,为了保全他的父亲已经自尽。从此,父亲便是是在漂泊和逃亡中。得知乾隆安全登基,父亲,才稍微有所喘息。总之,乾隆只是受了惊吓,并没有性命之忧啊!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父亲得了一种恐惧症,不能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呆久了就感到危机四伏,就感到不安全,有人要索取他的性命。
听琴心不在焉的做事,才和悠闲的转悠的景仁撞击了个满怀。
听琴有些失礼数,身姿微微前倾,向景仁赔了不是。
景仁被听琴的雅姿深深吸引,他见过长安许多美丽的女子,都没有动过心房,唯有听琴打动了她。
听琴是古代的西施与貂蝉。如果,听琴不算美女,天下便有美女了。
景仁赶紧还礼,说是这里的房东,前来拜见房客。
听琴的父母听到声响,赶紧从屋子出来,听说是老房客的孙子,就赶紧奉茶。拿出自己家种的牛蒡草茶。
景仁见到听琴的父亲,就下跪行礼,然后,被听琴的父亲相邀内室去下棋。
听琴的父亲原来也是做过官的人,对书画与棋谱十分喜爱。以前,忙于政务,现在,居住南山,倒是悠闲。有了景仁陪着下棋,甚是愉快。
景仁回到家里以后,忽然对爷爷好起来,亲自给爷爷按摩肩背。爷爷知道景仁的心事,就对景仁说:“莫不是看上了从西湖而来的听琴姑娘。”
“爷爷万福,身体康健!孙儿,有这样的心事。”
“快快起来!”
景仁听罢,赶紧给爷爷叩头。表明了自己确实喜爱听琴,想娶听琴为妻子的愿望。
爷爷捋着一把山羊一样的胡须,其实他早有打算。
景仁的爷爷也看重了美丽贤淑的听琴,早有为景仁说下这门亲事的想法,就等景仁自己开口。爷爷表示,明天就找媒婆说下这门亲事。
景仁一边陪听琴的父亲一边下棋,一边和听琴接触,为她帮忙做扇子。
虽然,听琴一家已经不用扇子维持生计,但是,听琴还是那么爱做扇子。已经做好了一屋子的扇子。对于听琴的举动,父母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也就由着听琴去了。
对于景仁,听琴也试着改变自己的心境,但是,她心里越是想容纳景仁,越是烦躁。
她知道她心里还是放不下西湖边的帅哥,她还不知晓那就是乾隆。她心里已经容不下第二个男人。可是,还是在父母和媒妁的督促下,订下了和景仁的婚事。
(三)
听琴在父母的安排下,已经和景仁有了婚约。
婚约就腊月初八,越是离婚期越近,听琴的心心里越是不安。
听琴听说,当地有红陶的技艺,听琴对手工艺也十分欢喜。她在流浪的时候,就开始喜欢市面上人人赞美的红陶,没想到红陶的技艺竟然出自陕西的沛关。
她早有想学红陶的技艺的想法。
这天,听琴一个人来到红陶的作坊。
作坊很大,四面都是高墙,只有一个天窗。
在天窗底下,有一个人在忙碌着手中的泥坯子。那个人很专注,好像她这个人根本不存在。
在那个人转动泥坯子的时候,对一个茶壶的收尾工作很不满意,听琴这时,走到那个人的身边,捂着那个人的手,帮他收尾茶壶的顶端。
他们毫不认识,他们又那样自然的完成了红陶的一件坯子。
“你就是有名的陶技师傅延熏吗?”
“你就是南方来的姑娘听琴吗”
“是的!”
没想到两个人同时在询问对方,又同时回答。
两个人都笑了。
同样都是手艺人,又同样有不同的心境,又同样彼此欣赏,同样有着对手工艺术的追求。
听琴拿出自己的扇子,赠给延熏师傅。
烟熏师傅也拿出早已经烧好的陶俑。“这个舞姿的陶涌怎么像我啊!”
“就是你啊!”
“我见过你,美丽的容颜谁都会喜欢,可是,我没有景仁的福气。”延熏一边忙着手艺,一边和听琴聊着。
听琴十分感动,没想到延熏竟然把她做成了舞姿的陶俑。这批陶俑要被官家收藏,运往皇宫。
乾隆正是在这批陶俑中发现了听琴模样的陶俑,就猜想听琴一定在沛关,才又下北方私访沛关。
(四)
听琴这几日与延熏走动特别的近,他们在一起切磋手工艺品。这让听琴的父母和景仁十分不满意。
景仁的爷爷此刻又接到了和珅的密令,说,要他孙子刺杀一个叫听琴的女子。
爷爷开始惊恐与矛盾,他明白听琴是无辜的。也埋怨自己交友不善,让自己亲爱地孙子,无辜陷入朝廷政治的争斗中。他一边悔恨,一边担忧,就这样身染重病。
在临死的时候,景仁从爷爷这里看到了和珅的密令。
景仁十分不安,如果,不按照和珅的安排做,他就钱途无望,甚至也会招来杀身之祸。如果,自己亲自去刺杀听琴,还不如让自己去死。他是那么的热爱着听琴。
在景仁毫无注意的时候,爷爷归了天。景仁一家都沉浸在丧失亲人的悲痛中。
和珅却并不因为景仁爷爷的离去,而撤回密令,反而督促景仁,早些刺杀听琴,务必在乾隆寻到听琴之前。
听琴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又做错了什么呢?逃不过杀身之祸啊!如果,自己的前途要建立在刺杀听琴的份上,自己还算男人吗?
不!他要带听琴远离,逃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没有杀戮的地方。从此,过着隐居的生活。
“听琴,和我走吧!离开这里,我们到一个没有是非的地方去。”
“走?为什么,我们一家才刚刚安定下来!”
“你有危险,真的,我不骗你。”
景仁一边说着,一边从怀中拿出和珅的密令。
听琴见到密令,开始很紧张,继而又很平静。
“我不走,我没有做错事,要杀就来吧!”
景仁没有办法说服听琴,自己也不可能留下,就给了听琴一笔钱,让她照顾好自己,自己打算远走高飞躲避一时。
“都是我不好,连累了你们家,连累了你。”
“怎会这样说呢?一切都是缘分,该来的总会来。”
“你要逃到哪里去啊!”
听琴心里十分难过,她毕竟是景仁的未婚妻子,可是,她给景仁一家没有带来福气,反而带来沉重的负担,景仁为了她而去漂泊,她又怎能心安理得呢?
这时,延熏朝她走来。
延熏也暗地里接到了,有人要刺杀听琴的密报。他,是赶过来告诉听琴这个消息的。
“都是我不好,把你的模样做成美丽的红陶,才给你带来麻烦!”
“不怪你!真的不怪你!”
“小心!……”
延熏在说话的时刻已经倒下了,一支利剑从树梢飞来,刺穿了延熏的心窝,这下,惊呆了景仁,听琴,抱着延熏,对景仁大声呼喊“快点带家人离开这里啊……”
景仁没有动:“不!我要和你在一起,保护你!”
“你让我现在去死吗?”
听琴拔出延熏胸口的利剑,刺向自己的心房。景仁一边说:“不!不!”一边在悲痛中离去……
有两个蒙面的黑衣人,他们是和珅派来刺杀听琴的,刚好赶在了皇帝的前面,在他们刺伤听琴的时候,红陶技艺人延熏奋勇保护听琴,他自己中箭倒在血泊中。
乾隆就在紧要的关头,匆匆地赶到。那两个蒙面的人,看见乾隆来了,逃之夭夭。
乾隆来到听琴的面前。
“听琴,我来接你的,和我回紫禁城吧!”
“你是?”
“我是当朝的皇上乾隆。”
乾隆看着倒在血泊中的延熏,很是震惊,就传令追查凶手……
听琴终于见到了他日夜思念的人。可是,他不明白,乾隆为什么接她进宫的时候,还要让和珅刺杀她?
“不是我,我也不知道什么人会刺杀你!”
“我不会走的,延熏为我而死,景仁为我而逃亡,我岂能自己坐享荣华富贵。”
“难道!你不想我吗?”乾隆有些悲情。
“我想你有什么用,还没有进宫,已经被人刺杀,我若真去了,也照样是个死!”
听琴悲哀地说着。
乾隆还想说什么,听琴已经转身离去。无论乾隆怎样呼喊听琴,听琴都没有回头……
听琴的心里也很难过,她真的不能随他而去。
乾隆暗地里派人查找凶手,若干年后,终于知道了一切是和珅所为,等他查办了和珅,再找到听琴,听琴的踪影已经消失在彩云间……
乾隆在沛关筹建了宫殿,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等待听琴,可是,街上依然没有听琴的身影,却有听琴制作的扇子,有延熏师傅制作的红陶,就是没有听琴的消息。
有人传说,那日,延熏没有死,被救活过来以后和听琴成亲了,此后,他们两个人隐居起来,发扬他们的传统手艺,街上的扇子与红陶,都是他们收徒所做的工艺。
还有一种传说,听琴埋葬了延熏,自己按照延熏的技艺把红陶手艺发扬广大,从此,她是红陶的传承人。
最后,还一些人传说,景仁回来以后,带走了听琴一家隐居山林,从此,他们的后人,只读书,不做官,只发扬沛关的传统手艺。
乾隆在怀念听琴的时候,会到西湖与沛关走走,并且管家收购当地的纸扇与红陶,以此方式,来解思念之苦,缅怀喜欢的听琴。
美丽的沛关,依然山青水秀,浩浩烟云,淹没了许多故事与传说。
往昔的沛关早已经更改了地名,往日的沛关,就是今日的广济镇。
这里是红陶的发源地,美丽的红陶瓷厂到处都是,还有传统的纸扇。这里的村民,都是民间的手艺人……追踪他们的先祖,就会有几个不同版本的传说,唯一不变的是,红陶传统烧瓷技艺,与秦岭脚下的广济街道,还有那些与乾隆和听琴有关的美丽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