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诗词古文>拟古原文和赏析

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
毡带佩双鞬,象弧插雕服。
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
朝游雁门上,暮还楼烦宿。
石梁有余劲,惊雀无全目。
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
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

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
幽州、并州自古就重视骑射,少年尤其喜好骑马驰逐。
幽并:古二州名。幽州,在今河北省北部;并州,在今山西省及陕西省北部。幽并之地自古以出勇侠人物闻名。

毡带佩双鞬(jiàn),象弧插雕(diāo)服。
毡带上系着双鞬弓袋,象弧弓插在鞬中,雕服箭囊里插着箭。
鞬:弓袋。雕服:雕绘的箭囊。象弧:用象牙装饰的弓。

兽肥春草短,飞鞚(kòng)越平陆。
春草低矮野兽肥壮,飞马奔驰在辽阔平川上。
飞鞚:飞马奔驰。鞚,马勒,这里代马。平陆:平原。

朝游雁门上,暮还楼烦宿。
早晨游马雁门山,晚上就回到楼烦住宿。
雁门:雁门山,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楼烦:县名,汉属雁门郡,在今山西省原平县东北。二地在当时是边疆要塞。

石梁有余劲,惊雀无全目。
箭射入石梁犹有余劲,少年要射飞鸟的眼睛就必然射中。
石梁:石堰或石桥。全目:完整的眼睛。

汉虏方未和,边城屡(lǚ)翻覆。
汉人的仇敌还没有与我们和平友好,边城你争我夺反复无常。
翻覆:即反复。说汉虏时战时和,反复无常。

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
誓请留一白羽箭,以便将来分符守郡为国立功。
白羽:箭名。虎竹:铜虎符和竹使符,都是汉代国家发兵遣使的凭信,符分二半,朝廷留右符,郡守或主将携左符。这二句是说少年表示要留一白羽箭,以便将来分符守郡为国立功。

作者介绍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查看作者详细介绍

赏析

此诗在内容上受曹植《白马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幽并少年驰骋捷疾、技艺精妙的描写,及对其爱国精神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希望为国立功的政治理想。诗中善用典故,如“石梁”、“惊雀”二句,利用古人古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射者膂力之大和技术之精。

“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首二句开门见山,总写幽并少年的豪侠尚武精神。杰出诗人曹植著名的《白马篇》乐府,歌颂一位武艺高强的民族英雄,其首四句说:“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幽并”,指我国古代的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和山西一带,二州民俗强悍,自古多豪侠慷慨之士,所以鲍照借托出自幽并的少年英雄,以表现其来历不凡,并拟曹植诗首四句意。笔墨简洁精练而引人注目。

中间八句,紧承发端二句,转入对“好驰逐”的少年的正面而具体的描绘,重在“骑射”二字上进行生发。先写他的装束:“毡带佩双鞬,象弧插雕服。”“毡带”,毡制的腰带;“鞬”,盛弓的弓袋;“象弧”,用象牙装饰的弓;“雕服”,雕着花纹的箭袋。二句说此少年的毡制腰袋上系着两只弓袋,雕花的弓袋上插着用象牙装饰的弓。后句不说弓袋而说箭袋,乃是修辞中的互文。(参见刘履《选诗补注》)《三国志·董卓传》说:“卓有才武,旅力无比,双带双鞬,左右驰射。”这里借用之。这是任武少年装束的主要特征,表现此少年英雄的飒爽英姿,也暗示了他的勇武强建,人物形象从而得以突出。其后写他的“骑”:“兽飞春草短,飞鞚越平陆。朝游雁门上,暮还楼烦宿。”

“兽肥”句交待时间,是飞马奔驰的大好时光,英雄用武的最佳时机。“飞鞚越平陆”,“鞚”,马勒,这里指代马。此句正面描绘英雄在兽肥草短的畅好春色背景下跑马如飞,度越平川的威武雄壮形象。

“朝游”二句则更具体夸饰英雄的骑术神速精妙。“雁门”,指雁门山,今山西右玉县南;“楼烦”,汉县名,今山西原平县东北。二地皆为西汉时的边防要塞,因此诗以“拟古”为题,借汉事以喻时事,故而用此,且下文又有“汉虏方未和”之句。同时,此二地与所写“幽并”少年又正相合,显得合情合理。雁门与楼烦相距甚远,而此少年英雄却能朝游雁门,暮还楼烦,突出地表现了他骑术的高超和气势的不凡。

再后又写他的“射”:“石梁有余劲,惊雀无全目”“石梁”,石堰或石桥,句用春秋宋景公事,据《阚子》载:“宋景公使工人为弓,九年乃成。公曰:‘何其迟也。’工人对曰:‘臣不复见君矣,臣之精尽于此弓矣。’献弓而归,三日而死。景公登虎圈之台,援弓东面而射之,矢逾于西霜之山,集于彭城之东,其余力益劲,犹饮羽于石梁。”说宋景公所射箭的余力尚能射入石堰,这里借以形容少年英雄有景公般的强劲膂力和劲硬锐利的弓箭。“惊雀”句用后羿事,据《帝王世纪》载:“帝羿有穷氏与吴贺北游,贺使羿射雀。羿曰:‘生之乎?杀之乎?’贺曰:‘射其左目。’羿引弓射之,误中右目,羿抑而愧,终身不忘。”说后羿射雀能使雀没有完全的双眼,这里借以表明此少年有后羿般的精妙射技。以上虽仅仅写了骑射两方面,却概括了他的全部勇武,表现了一不平凡的英雄形象。正如此,他在下文表示立功边陲的愿望才显得那样自然。曹植《白马篇》:“宿昔秉良弓,梏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即着重从骑射两个方面去表现幽并游侠的武艺高强,对此诗的影响是很明显的。

诗写到此,少年英雄的勇武形象已推到极点,但一个有血有肉的、完整的英雄形象却只完成了一半,其最可宝贵的精神境界正有待去表现。结尾四句正通过任武少年自述其愿望,表现了这一方面。在外寇未灭,边城在敌我双方反复争夺的紧张形势之下,英雄表示了“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的愿望。“白羽”,箭名;“虎竹”,指铜虎符和竹使符,都是汉代国家发兵遣使的凭信。符分两半,右符留京师、左符给郡守或主将。末二句说少年表示要留一白羽箭,愿分符而为郡守,立功杀敌,奋战疆场。至此,诗的主题引向了最高层,一个高大勇武的爱国英雄的形象屹立在读者面前。

作者生活的年代,正是北方鲜卑族所建立的北魏王朝力量强盛,向外扩张时期。由于北魏对宋的频繁入侵,从而造成了宋魏边界战争的连年不断。因此,此诗并不是单纯的拟古,而是托古讽今,借以寄托诗人理想,也反映了当时多数人收复失地,安定边疆的愿望之作。在诗中,读者不仅看到了一个少年英雄的高大形象,也看到了一个“骏马轻貂,雕弓短剑,秋风落日,驰骋平冈”,(陆时雍《诗镜总论》)为国家民族存亡而大声疾呼的爱国诗人的奕奕神采。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784-786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幽州、并州自古就重视骑射,少年尤其喜好骑马驰逐。
毡带上系着双鞬弓袋,象弧弓插在鞬中,雕服箭囊里插着箭。
春草低矮野兽肥壮,飞马奔驰在辽阔平川上。
早晨游马雁门山,晚上就回到楼烦住宿。
箭射入石梁犹有余劲,少年要射飞鸟的眼睛就必然射中。
汉人的仇敌还没有与我们和平友好,边城你争我夺反复无常。
誓请留一白羽箭,以便将来分符守郡为国立功。

注释
幽并:古二州名。幽州,在今河北省北部;并州,在今山西省及陕西省北部。幽并之地自古以出勇侠人物闻名。
鞬(jiàn建):弓袋。
雕服:雕绘的箭囊。象弧:用象牙装饰的弓。
飞鞚(kòng控):飞马奔驰。鞚,马勒,这里代马。
平陆:平原。
雁门:雁门山,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
楼烦:县名,汉属雁门郡,在今山西省原平县东北。二地在当时是边疆要塞。
石梁:石堰或石桥。《文选》李善注中引的《阚子》记载:宋景公让工人制成一个弓,他登上虎圈之台,引弓向东面射去,箭越过西霜之山,直到彭城之东,余力很大,一下子竟射进石梁里面。这句即用此典故,说箭射入石梁犹有余劲,形容少年膂力之大,弓矢之利。
全目:完整的眼睛。
翻覆:即反复。说汉虏时战时和,反复无常。
白羽:箭名。
虎竹:铜虎符和竹使符,都是汉代国家发兵遣使的凭信,符分二半,朝廷留右符,郡守或主将携左符。这二句是说少年表示要留一白羽箭,以便将来分符守郡为国立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