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诗词古文>陆景初生平

陆景初生平介绍

陆景初一般指陆象先。陆象先(665年-736年),原名景初,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朝宰相,尚书左丞陆元方之子。陆象先早年历任扬州参军、洛阳县尉、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中书侍郎,并在太平公主的举荐下担任宰相。但他始终不肯依附太平公主,并拒绝参与政变密谋。先天政变后,陆象先进封兖国公,出任益州长史、剑南道按察使。后历任蒲州刺史、太子詹事、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同州刺史。736年(开元二十四年),陆象先病逝,追赠尚书左丞相,赐谥文贞。>>查看陆景初的诗词古文

生平

早年经历

  陆象先年轻时便很有度量,因考中制举,被授为扬州参军,后在吏部侍郎吉顼的举荐下,担任洛阳县尉,历任左台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累迁至中书侍郎。

担任宰相

  711年(景云二年),太平公主欲推荐崔湜为宰相。崔湜道:“陆象先素有人望,理应拜相,不然的话,我也不敢担任宰相。”太平公主无奈,只得同时举荐陆象先。陆象先遂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监修国史,成为宰相。他为人清心寡欲,言辞议论高妙玄远,受到舆论的推崇。

  712年(先天元年),皇太子李隆基登基,是为唐玄宗,尊父亲睿宗为太上皇。当时,太平公主干预政事,权倾朝野,宰相崔湜、萧至忠、岑羲等人争相依附,只有陆象先不肯,始终没有前去拜访过她。

  713年(开元元年),太平公主欲废黜唐玄宗,另立皇帝,召集宰相商议,道:“宁王是太上皇嫡长子,而皇帝只是庶子,我们不应废嫡立庶。”陆象先道:“那皇帝为何得以继位?”公主道:“他只是一时立功,才登上帝位。如今失德,理应被废。”陆象先则道:“因为有功被立为皇帝,那么有罪才可以废黜。如今皇帝没有罪过,怎能被废?”太平公主只得另与窦怀贞等人商议。

罢为外任

  七月,唐玄宗抢先发动政变,诛杀太平公主党羽。陆象先因是太平公主所举荐,也被捕获。唐玄宗将他释放,还加封他为兖国公。当时,唐睿宗支持太平公主,闻变登上承天楼,对前来护驾的群臣道:“愿意帮助我的,都留下来。不愿意的,就请离开!”有些大臣为表忠心,便留了下来,并在名单上署名。

  政变平息后,唐玄宗得到名单,命陆象先进行搜捕,陆象先却将名单焚毁。唐玄宗大怒,打算加以治罪。陆象先谢罪道:“赴君之难是忠诚的表现,陛下以德行教化天下,怎能杀行义之人?我违背您的命令,是为稳定大局,让心怀疑虑之人安心。”唐玄宗这才醒悟。当时,唐玄宗还要进一步清洗萧至忠、岑羲的党羽,陆象先暗中进行营救保护。很多人得以保全,但都不知是陆象先所为。

  不久,陆象先被罢去相位,出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剑南道按察使。他为政宽仁,司马韦抱真进言道:“请您严肃刑罚以立威,不然会使百姓无所畏惧。”陆象先笑道:“为政者非要用刑罚来树立威信吗?”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后改任蒲州刺史,兼河东道按察使。

晚年生活

  722年(开元十年),唐玄宗撤销按察使之职。陆象先回朝,历任太子詹事、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后因丧母而辞职。

  725年(开元十三年),陆象先被起复,担任同州刺史,后改任太子少保。

  736年(开元二十四年),陆象先病逝,终年七十二岁,追赠尚书左丞相,赐谥文贞。

轶事典故

皇帝赐名
  陆象先本名陆景初,后被唐睿宗赐名“象先”。睿宗曾道:“子能绍先构,是谓象贤者。”意思是,陆象先既然能继承前人的建树,希望也能效法先人的贤德。

岁寒知松柏
  太平公主曾召集自己举荐的五位宰相,密谋废黜唐玄宗。她提出的理由是,唐玄宗乃是庶出,不符合即位的条件。陆象先极力反对,道:“那皇帝当初为何得以继位?”公主道:“他只是一时立功,才登上帝位。如今失德,理应被废。”陆象先道:“既是因为有功被立为皇帝,那么只有有罪才可以废黜。如今皇帝没有罪过,不应被废?”公主大怒。先天政变后,陆象先并未因是公主举荐而获罪。唐玄宗对他道:“这真是岁寒知松柏啊。”

尽焚名帖
  先天政变时,唐睿宗支持太平公主,闻变登承天楼避乱。他对前往护驾的群臣道:“愿意帮助我的,都留下来。不愿意的,就请离开!”很多大臣为表忠心,便留在了承天楼,并呈上自己的名帖。政变平息后,唐玄宗得到了这些名帖,命陆象先进行搜捕,但陆象先却将名帖全部焚掉。唐玄宗大怒,欲究治陆象先之罪。陆象先道:“赴君之难是忠诚的表现,陛下以德行教化天下,怎能杀行义之人?我违背您的命令,是为稳定大局,让心怀疑虑之人能够安心。”唐玄宗这才醒悟。

施政宽仁
  陆象先担任益州长史,施政宽仁。司马韦抱真进言道:“您应该严肃刑罚,以树立威信。不然会使下属怠堕,无所畏惧。”陆象先却没有听从,对他道:“施政只要遵照事理就行,何必严刑树威。这样做损人益己,不合仁恕之道。”

  陆象先担任蒲州刺史,对犯罪的小吏只是批评了事。录事进言道:“按照规矩,应该施以杖刑。”陆象先道:“人心都是相通的,难道他们不理解我的话吗?如果你一定要施杖刑,那就从你开始!”录事羞愧而退。

庸人自扰
  陆象先常道:“天下本来没有那么多是非,庸人自己心里不安,才生出许多是非。如果能从心灵的源头上开始清理,那天下的事就简单多了。”

  这句话后来被概括为谚语“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以及成语“庸人自扰”,比喻本来没有问题而自找麻烦。

吾非笑具
  陆象先担任同州刺史时,属下参军大都是名门子弟出身,因其性情仁厚,对他不大恭谨。有一个参军道:“我能在大厅前旋转笏板,瞪着眼睛,扬眉举目给使君做揖,然后唱喏而出。”又一个参军说道:“我能在使君厅前,涂黑面孔,穿绿布衣,扮作神跳舞,然后慢慢走出。”还有一个参军道:“我能在使君厅前,学女人梳妆,学新嫁娘拜公婆四拜。”府中僚属都以此打赌,作为玩笑。陆象先对这些行为都如同没有看见,毫无愠怒之色。陆象先的弟弟陆景融对此极为不悦,怒气冲冲的道:“哥哥身为三辅刺史,如今却成了天下笑具(嘲笑的对象)。”陆象先慢悠悠地道:“是那些青年参军成为笑具,怎么会是我呢?”

举荐房琯
  房琯早年曾担任冯翊县尉,与孔目官党芬在街上相遇。党芬因没来得及回避,被其拽下马来,打了数十脊杖。他向刺史陆象先哭诉,陆象先问道:“你是哪里人氏?房琯是什么官?”党芬道:“我是冯翊人,房琯是冯翊尉,”陆象先道:“冯翊尉打冯翊百姓,你告诉我干什么呢?”随后,房琯也来见陆象先,诉说此事,请求解去官职。陆像先说:“党芬所犯的过错,打也使得,不打也使得;你打了他,解去官职可以,不解去官职也可以。”

  几年后,房琯调任闵乡。而陆象先自江东入朝,途经闵乡,恰巧遇到房琯。自中午至天黑,房琯都没敢说一句话。陆象先对他道:“你把衾被带来,我们晚上好谈一谈。”但当晚,房琯仍是一言不发。不久,陆象先抵达京城,却举荐房琯为监察御史。陆景触很奇怪,问道:“房琯原先在冯翊为官,哥哥一点都不知遇他,如今分别四五年,因旅途暂住而相遇,没谈一句话,一到京城却推荐他做监察御史,这是为何?”陆象先道:“房琯的为人,各种事都没什么缺欠,只是在不言方面有所欠缺,现在他能做到不言,因此擢用他。”同僚们非常佩服陆象先的度量。

家庭成员

父母

  陆元方,官至鸾台侍郎、同平章事。

  贺氏,贺知章族姑。

兄弟

  陆景倩,官至右台监察御史。

  陆景融,官至工部尚书。

  陆景献,官至屯田郎中。

  陆景裔,官至光禄卿。

子孙

儿子

  陆泛,官至秘书少监,袭爵兖国公。

  陆广,官至沂州刺史。

  陆偃,官至泉州刺史。

孙子

  陆冀,陆泛之子,官至桥陵县令。

  陆潀,陆泛之子,官至刑部郎中。

  陆该,陆泛之子,官至溧水县令。

  陆眺,陆广之子,官至夏阳县令、大理司直。

  陆谋,陆偃之子,官至丹杨县丞。

  陆秘,陆偃之子,官至奉天县尉。

  陆预,陆偃之子。

猜你喜欢

  • 孟昶

    孟昶[chang](919年―965年7月12日),初名孟仁赞,字保元,祖籍邢州龙岗(今河北邢台沙河孟石岗),生于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后蜀高祖孟知祥第三子,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

  • 崔斌

    (1223—1278)元马邑人,一名燕帖木儿,字仲文。攻文学,达政术。世祖在谮邸召见,应对称旨,袭授总管。及即位,斌举安童、史天泽为相,除左右司郎中。每论事帝前,群言不决者,斌以数言决之。宠遇甚至。历行中书省参知政事。破宋潭州时,诸将咸欲屠之,斌止之,潭人为立生祠。召入觐,极言阿合马奸蠹,帝乃黜其亲党,海内称快。迁江淮行省左丞,寻为阿合马所害。谥忠毅。

  • 孔绍安

    孔绍安(约577-622),字不详,越州山阴人,孔奂长子,孔子三十三代孙。生于陈宣帝太建九年,约卒于唐高祖武德中年,约四十六岁。少于兄绍新俱以文词知名。年十三,陈亡入隋,徙居京兆鄂县,闭门读书,诵古文集数十万言。外兄虞世南异之。与词人孙万寿为忘年之好,时人称为“孙、孔”。大业末,为监察御史。李渊讨贼河东,绍安为监军。李渊受禅,绍安自洛阳间行来奔,拜内史舍人,赐赍甚厚。尝因侍宴应诏咏石榴诗云:“只为时来晚,开花不及春”。为人称诵。寻诏撰梁史,未就而卒。绍安著有文集五十卷,(旧唐书志作三卷,本传作五卷。此从新唐书志)传于世。

  • 陈于王

    陈于王,字健夫,苏州人,入沈阳,隶汉军,后居顺天宛平(今北京丰台一带)人,平生嗜好诗文,著有《西峰草堂杂诗》。康熙三十八年(1699)《桃花扇传奇》问世后,陈于王有感于短命昏君朱由崧重蹈南朝陈后主覆辙的历史事实,激愤难抑,吟咏脍炙人口的怀古名篇《题桃花扇传奇》。

  • 陈泰

    元长沙茶陵人,字志同,号所安。仁宗延祐初举于乡,以《天马赋》得荐,官龙泉主簿。生平以吟咏自怡,出语清婉有致。有《所安遗集》。

  • 袁彤芳

    袁彤芳,生卒年不详。字履贞,自号广寒仙客,明代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宪使袁德门女,才色俱绝世,年二十九卒。

  • 孙氏

    生卒年不详。进士孟昌期妻。乐安(今山东博兴)人,一云乐昌(今属广东)人。孙氏善诗,常代其夫作诗。后以为才思非妇人之事,遂焚其诗集,自是专以理家为事。事迹散见《北梦琐言》卷六、《太平广记》卷二七一。《全唐诗》存诗3首。

  • 王汝舟

    王汝舟(1034——1112),北宋文人,字公济,晚年号云溪翁,婺源武口(今江西婺源)人。皇祐五年进士。熙宁中,知舒城县。元祐间,知南剑州(《嘉靖延平府志》卷九)。历知建、虔二州。擢京东路转运判官,徙河东、河北、江西,后官终夔州路提点刑狱。致仕归,政和二年卒,年七十九。汝舟号循吏,所至皆有治绩,又喜读书,手校书万馀卷。著有《云溪文集》一百卷,今已佚(《弘治徽州府志》卷六)。《全宋诗》卷七四七录其诗八首。《全宋文》卷一八三○收其文三篇。事迹见《新安志》卷七、《宋史翼》卷二○。

  • 郑斯立

    郑斯立,字立之,怀安(今福建福州西南)人。宁宗嘉定元年(一二○八)进士,授漳浦尉,改龙溪尉(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二四,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四九)。今录诗二首。

  • 魏学洢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中国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市)人,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