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诗词古文>曹彦约生平

曹彦约生平介绍

曹彦约(1157~1228)南宋大臣。字简甫,号昌谷,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查看曹彦约的诗词古文

生平

家庭环境

  曹彦约的叔祖曹省,曾任岳州(今湖南岳阳)士曹,后调任雍丘(今河南杞县)丞。

  曹彦约之父曹兴宗,字伯起,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官崇阳尉,岳州司理、参军等职。“所至政声籍甚”,被上赠以光禄大夫。都昌县志《重修儒学记》中称:曹兴宗“讲学之懿,修行之笃,传诸其家以及其乡之人者,尽宋之季年,衣冠相望,犹有可考者。”可见曹家诗书孝义传家的影响了。

解围安陆

  曹彦约于南宋淳熙八年(1181)中进士,历官建平县(今安徽郎溪)尉、桂平军(今湖南桂阳)录事参军、司法参军,知乐平县,江西安抚司京湖宣抚司主管机宜文字,权知汉阳军事。开禧年间,金兵“重兵围安陆,游骑闯汉川。”而郡兵寡弱,形势危急。曹彦约登高一呼,积极组织地方武装,招募乡勇,加强水陆防御,制定周密作战计划。他先派赵观迎战金兵,在渔民大力配合之下,“斩其先锋”,“焚其战舰”。接着又遣党仲升偷袭金营,杀敌千余,“民赖以安。”曹彦约也因救援安陆,大败金兵而升任汉阳知军。“开禧北伐”失败后,史弥远等主张与金议和,遭到曹彦约坚决反对。曹彦约上疏给宋宁宗义正词严予以批驳,深得皇上赏识。但终因孤掌难鸣,朝廷还是与金重开和局——签订了《嘉定和约》。

上书言弊

  嘉定二年,(1209)曹彦约升为湖南转运判官,后改利州(今四川广元)转运判官兼知州。其时正值饥荒,粮食奇缺,饿殍遍地。他果断决定:“减价遣粜,勤分免役,通商蠲税。”通过这些救灾措施,“民赖以济”。他征对当时四川边境各司并列,兵权不一,互相推诿,不堪防卫的状况,作《病夫议》上奏,历数各种弊端,痛陈医治良策。主张用人“求一贤者而尽付之兵权。”不应“虽信而用之,又以人参之;虽以事权付之,又从中御以系维之。”对军队和民勇,要进行整顿和训练,要正本固源。认为:“本原一坏 ,百病间出。”、“忠义民兵利在战斗。”、“若其恃勇贪利,犯上作乱,则又不止于大军而已。”必须“磨之以岁月,渐之以礼义”。要求“择知书者以为教导。”万不可有侥幸获胜得功的心态。《病夫议》切中边境要害,提出可行解决方略,是颇有见地的。虽不蒙上采信,但曹彦约拳拳报国之心是上苍可鉴的。不久,曹彦约受命回江西,任安抚使兼知隆兴府(今南昌),为服务桑梓出力。

  宋理宗即位,曹彦约被提为兵部侍郎兼国史院修撰,不久迁礼部侍郎、宝谟阁学士兼侍读。授兵部尚书,曹彦约以年高力辞,于是改宝章阁学士、知常德府。其时国事日非,奸佞当道,曹彦约深感不安,多次上书直言,“劝上讲学,防近习”“倚忠直如耆龟,去邪佞若蟊贼。”应该“谨定省以为长乐,开王社以笃天伦,孝友之行,宜足以取信于天下。”抨击“下情未通,横歛未革。”抨击行贿贪污之风,抨击不负责任,相互诋毁。其言辞耿直激烈,不避嫌疑。

经幄管见

  庆元元年到三年(1195~1198)曹彦约常侍讲筵,“殚心启沃”,以太祖、太宗、真宗三朝事迹为宝训,反复阐明,以为效法。他将所讲内容辑为一书《经幄管见》,共四卷(已收入《四库全书》史部史评类)“旁证经史而归之于法诫。”《四库全书总目》评价很高:“其间奏议,大都通达政体,可见施行。所论兵事利害,尤确凿有识,不同于摭拾游谈。其应诏陈言二封事,乃庆元、宝庆间先后所上,于当日苟且玩偈之弊,反复致意,切中窾要,亦可证其耿直之概。惟俪词韵语,稍伤质朴。然不事修饰而自能词达理明,要非学有原本者不能也。”他还存有文学著作《昌谷集》二十二卷,收入《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还有著作《昌谷类稿》六十卷、《舆地纲目》十五卷、《星凤楼法帖》等。1128年,曹彦约病逝,上赠少保,赐号“文简”,归葬县北龟山,崇祀都昌乡贤祠,又入白鹿洞书院宗儒祠、紫阳祠和朱子祠,《宋史》卷四百一十上有传,又列清同治都昌县志卷九人物志·名臣传。

人物评价

  曹彦约历官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四朝,任上政绩显著,体恤民情,学问渊博,敢于直言,多谋善断。大凡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均有涉猎。《宋史》称他:“可与建立事功,”朱熹道统继承人、女婿黄干称其为“豪杰之士”。人论学统,以黄干为第一;论经济大略,以曹彦约为第一。他最后以文华阁大学士致仕归。 曹彦约还是一位诗人,其名已收入《江西历代文学艺术家大全》。在《偶作》,他教人读圣贤之书,信孔孟之说。在《赠杨伯洪》诗中:“扁舟下峡七经年,犹忆西民困备边。已病一夫空有议,误谋元帅本非贤。公朝虑蜀天常近,之子忧时火未燃。遇合却留经济用,此行应不愧登仙。”写出当时自己的情状和忧虑。而在一些迎来送往的题赠之作中,却充满了情义和友谊,如《祭刘仲明文》:“二十余年,手足弟兄。有财共用,有田共耕。”“生不同姓,居不同州”。“慰我寂寥,问我穷愁。别久不见,贻书置邮。”

满门风华

  其兄曹彦纯,字粹甫,与弟同学于朱熹,也是白鹿洞的学生,并有时名。

  其弟曹彦继,也是都昌的文化人。

  曹彦约有四子,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之下,四兄弟角力并进,或从政,或从教,皆为名士。长子士况,读书刻苦,有士大夫操行。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以士行征召为官,所至政绩斐然,累官至郎中,以朝散大夫辞官归居。次子士规,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知书达礼,嘉定七年(1214)以孝友征辟为迪功郎,官太平县主簿。三子士衮,授丞务郎,后迁知重庆府。四子士冕,字端可,号陶斋,由幕僚仕至州郡,曾以奉议郎知德化县。(今九江县)士冕自幼聪慧,勤于书法,见识高明,得父真传,均为书坛高手,所著《法帖谱系》二卷,每条都详叙摹刻始末,订其异同工拙,以资参考。

  曹彦约之侄曹士中,宋嘉定四年(1211)进士,任福建泉州佥判。

  曹彦约之孙曹愚,字伯明,由廷臣荐编国史,后改知萍乡,赠朝列大夫。

  南宋都昌曹氏,是为名门望族。曹氏子弟,在曹彦约中进士后,由科举入仕途者达十多人,在都昌县是少见的。

猜你喜欢

  • 江智渊

    江智渊(418-462)南史作智深。此从宋书)字不详,济阳考城人。生于晋安帝义熙十四年,卒于宋孝武帝大明七年,年四十六岁。辞采清赡,与谢庄、沈怀文友善。怀文批评他道:“人所应有尽有,人所应无尽无。”元嘉末,除尚书库部郎。孝武帝深相联系知待,每独蒙引进,未尝有喜色。累拜宁朔将军。议殷妃谥为帝所恨,以忧卒。

  • 朱椿

    朱恒庆,字念占,号椿塘,天津人。乾隆乙未进士,官安塞知县。

  • 刘珙

    刘珙(1122~1178)字共父,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子羽长子。登进乙科。官资政殿大学士。淳熙二年守。谥忠肃。工书,学颜书鹿脯帖。卒年五十七。生平见《宋史本传》、《朱子文集》。岳麓书院曾在1131年毁于战火,时为湖南安抚使的刘珙“葺学校,访雅儒,思有以振之”,重建岳麓书院。刘珙身为礼官,“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

  • 宋绶

    宋绶(991年—1041年1月27日),字公垂。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北宋著名学者、藏书家。因平棘为汉代常山郡治所,故称常山宋氏,后人称“宋常山公”。景德二年(1005年),召试中书,为大理评事。康定元年(1040年)三月,因疏陈攻守十策,被召为知枢密院事。九月,拜兵部尚书兼参知政事。十二月(1041年1月),宋绶去世,年五十。追赠司徒兼侍中,谥号“宣献”。后加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追封燕国公。宋绶藏书甚丰,手自校理,博通经史百家。笔札精妙,倾朝学之,号称“朝体”。

  • 朱光暄

    朱光暄,字晴岚,号蓉湖,海盐人。贡生,官于潜训导。有《健初诗钞》。

  • 卢谌

    卢谌(284─351),字子谅,范阳涿(今属河北涿县)人,晋代文学家。曹魏司空卢毓曾孙。西晋卫尉卿卢珽之孙,尚书卢志长子。晋朝历任司空主簿、从事中郎、幽州别驾。后赵、冉魏时官至侍中、中书监。卢谌最初担任太尉椽。311年,洛阳失陷,随父北依刘琨,途中被刘粲所掳。312年,辗转归于姨父刘琨,受到青睐。318年,刘琨为匹磾所拘。期间,卢谌与刘琨以诗相互赠答,写有《答刘琨诗二首》《赠刘琨诗二十首》。350年,冉闵诛石氏、灭后赵,卢谌在冉魏任中书监,后在襄国遇害。时年67岁。卢谌为人清敏、才思敏捷,喜读老庄,又善于写文章。他著有《祭法》《庄子注》及文集十卷,其中有些诗篇流传至今。

  • 周彦敬

    周彦敬,名碏,以字行。潮阳人。郭贞顺长子。洪武五年(一三七二)举人,官栖霞知县。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〇。

  • 詹甘雨

    詹甘雨,字肃徵。东莞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一五五○)贡生。官绍兴训导,擢海宁教谕。事见民国《东莞县志》卷四五。

  • 张献翼

    (1534-1604)字幼于,后更名敉,长洲人。张凤翼之弟。嘉靖中国子监生。为人放荡不羁,言行诡异,与兄凤翼、燕翼并有才名,时称“三张。”精于易,其说《易》诸作,皆平正通达,笃实不支,为人所称。献翼著作,有《文起堂集》十卷,《纨绮集》一卷,及《读易纪闻》、《读易韵考》等,均《四总库目》并行于世。

  • 卓奇图

    卓奇图,字圣肇,号误庵,满洲旗人。诸生,官户部笔帖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