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诗词古文>萧燧生平

萧燧生平介绍

萧燧,(1117—1193),字照邻,临江军(治所在清江县,今江西省樟树市临江镇)人。南宋大臣。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萧燧复出为官,授董州教授后历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国子司业兼代理起居舍人、起居郎、左司谏、右谏议大夫、同知贡举、严州知州、婺州知州、国子祭酒、枢密院都承旨、代理刑部尚书、代理刑部尚书兼代理吏部尚书、侍讲、侍读‘。宋高宗赵构死后,萧燧充任永思陵按行使,授任参知政事,不久充任永思陵礼仪使,代理监修国史日历、代理知枢密院。萧燧年老请求归隐,皇上授为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归乡养老。绍熙四年(1193年),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号正肃。>>查看萧燧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怒拒奸相

  萧燧出身官宦之家,他的高祖萧固做过广西转运使,父亲萧增也曾参加过制举考试。萧燧生来就特别聪明,很小就能做文章。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年),萧燧考中进士,授为平江府观察推官。萧燧初入仕之时,正是奸相秦桧把持朝政的时期,萧燧任职不久,秦桧的一个亲信帮作秘密地告诉萧燧,秋天考试时你必定在漕台当主考官,萧燧询问原因,此人说:“丞相有个儿子参加考试,想把他托付给您。”萧燧发怒说:“我刚做官就敢昧良心吗!”秦桧怀恨他。过后不久,萧燧接到文书调到秀州,到达那里时官署的官员已经满额了,就从中换一名官员到漕台主考,秦桧的儿子秦熺果然名列前茅。萧燧任官期满,应当到京城做学官,为了避开秦桧,调静江府任观察推官。不久,萧燧父亲病亡,因服父丧,卸职归乡闲居。

  出任言官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萧燧复出为官,授董州教授。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授为诸王宫大小学教授。有轮流觐见皇帝的机会,轮到他面见皇帝的时候,他说“应当按官职选择人才,不应当因人选择官位。宋孝宗很高兴,特意作了一篇《用人论》赏赐大臣。

  淳熙二年(1175年),萧燧累积升迁为国子司业兼代理起居舍人,进为起居郎。在此之前,御史台有了空缺,朝廷言论很多倾向萧燧,但因他没做过县官,就任他做了左司谏。宋孝宗曾问宰执:“昨天任命的萧燧怎么样?”龚茂良上奏:“萧燧纯朴实在不虚饰,正可以担任言官职责,听说授任的文书发下后,外面的议论都认为合适。”

  当时宋孝宗认为御史台的言官很多都不称职,萧燧上任之后首先提议要分清邪正然後才可以治理。当时宦官甘升的门客胡兴可、都承旨王抃的族叔王秬都在外做地方官,因为有所倚仗,表现都很不好,萧燧就上奏皇帝将他们都罢免了。当时南宋正商议北伐,宋孝宗拿这问萧燧,萧燧回答说:“现在贤德和不贤混杂,风俗人情凉薄虚浮,兵力不强,资财不多,应当卧薪尝胆来求取国内大治。如果凭藉小康,萌生骄敌之心,不是臣能知道的。”宋孝宗说:“这是忠言。”于是萧燧劝宋孝宗端整法律制度,接纳正直言论,亲近正人君子,疏远奸邪小人,身边近臣有功劳的可以赏给俸禄,不可以分给权柄。宋孝宗 都欣然接受。并提升萧燧为右谏议大夫,萧燧依制入朝谢恩,宋孝宗说:“你议论鲠直深切,不求名望声誉,纠察举发奸邪,不顾及为仇结怨。”

  淳熙五年(1178年),萧燧任同知贡举。当时有圣旨下到江东、江西、湖南、湖北的帅府,让他们招募军队,萧燧进言:“各帅府招募来的多数是市井少年,都是贪图犒劳恩赏才来应募的,各地还往往捕捉农民来充数,抓平民来充军。请求严厉告诫各州、郡,杜绝这些事,希望能得到强壮兵力,以便用来作战。”宋孝宗听从了他的意见。

  弹劾军帅

  夔州路帅守李景孠贪婪暴虐,但参知政事赵雄庇护他,御史谢廓然不敢议论弹劾,萧燧就独自上奏请求罢免他。赵雄果然营救李景孠,又命令官复原职。萧燧就第二次上奏,连带涉及赵雄。赵雄秘密上奏萧燧是错听了李景孠仇人的话,还下令临安府逮捕了状告李景孠的恭州士人钟京等人,关在狱里,判了罪,李景孠仍官复旧职。萧燧就弹劾自己,宋孝宗下诏说他是听了传闻而不允许,最终仍极力请求离职。改为刑部侍郎,不去上任,坚决请求外任。出朝为严州知州。吏部尚书郑丙、侍郎李椿上疏挽留他,宋孝宗不久也后悔。

  出治地方

  严州地窄财缺,萧燧刚到那里,官府的存钱不满三千,萧燧节省使之够用。两年内,积蓄到了十五万,用这些富余的钱补上往年拖欠的,各县也都宽裕了。在这以前,宣和二年十月(1120年10月)方腊曾在这一带起兵反宋,到淳熙七年(1180年)正好是一甲子六十年,受轮回迷信影响,人人忧虑恐惧。恰巧遂安县县令减少地方土兵的薪饷,引得士兵吵吵嚷嚷。萧燧急忙改变命令,而且叫来土兵的头领告诫他们,都敬畏服帖。城里的流氓少年成群滋扰集市,萧燧秘密记下姓名,把他们都刺字充军,人民得以安居。宋孝宗当时正在吝惜职名,没有功劳的不授给,但下诏因萧燧治理地方有成绩,授为敷文阁待制,移为婺州知州。父老拦路,几乎无法成行,送出州境的人数以千计。

  婺州和严州相邻,人民熟知条令教化,不费力而达到治理。当年严州遇到旱灾,浙西常平司请求拨糓米到严州,萧燧说:“东路西路本不是一路,不应当给,但怎么忍心对于以前治理过的地方不管呢?”为此到朝廷请求,打开太仓的米赈济严州百姓。

  重回京城

  淳熙八年(1181年),萧燧被召回朝,他向皇帝进言:“江、浙连年水旱灾,希望下诏征求意见,再命令各部门通融收取郡县的赋税,不要只是督责逼迫。”孝宗准奏,还授为他吏部右选侍郎,不久兼国子祭酒。

  淳熙九年(1182年),萧燧出任枢密院都承旨。按惯例,承旨一般由知阁门官兼任,但他们有的倚仗宠爱揽权,孝宗想重新任用儒臣此职,所以任命萧燧以龙图阁待制兼任都承旨。萧燧进言:“行贿求官的风气没有消灭,群臣大多迎合献媚,强求声誉,应当细察他们的虚实。”皇上称好。授他为代理刑部尚书,金朝派使臣来,萧燧奉命充任金朝使臣的馆伴。

  淳熙十年(1183年),萧燧兼任代理吏部尚书。上奏谈论广西各郡百姓身丁钱的弊端,请求减免。不久,兼侍讲,升侍读。又进言:“命令不可以变来变去,宪法章程不可以改来改去。初次任官不允许施恩免考,现在有的就直接命令注册授官了。已经免去了羡余的数目,现在反而把出剩当成名目。各路登记的死刑,负责官吏应当亲自审问,如果死刑囚犯的人数很多,应当按汉代制度开列首要和末尾的报告皇帝知道。”他上奏的事情很多都施行了。庆典时的施恩,丁钱的减免一半,也是从萧燧发起的。

  晚年生活

  淳熙十四年十月乙亥日(1187年11月9日),宋高宗赵构病死于临安行宫的德寿殿,时年八十一岁,宋孝宗为其建永思陵,萧燧充任永思陵按行使,授任参知政事,不久充任永思陵礼仪使,代理监修国史日历。

  淳熙十六年(1189年),代理知枢密院,萧燧以已到退休年龄为由请求归隐,皇上挽留他,不同意,授为资政殿学士,让他做地方官。萧燧又请求退休,就任命他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绍熙四年(1193年),萧燧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号正肃。

猜你喜欢

  • 江湜

    江湜(shí)(1818~1866)清代诗人。字持正,又字弢叔,别署龙湫院行者,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诸生。三与乡试,皆不第,出为幕友,历山东、福建等省。在京师得亲戚资助,捐得浙江候补县丞。咸丰十年,奔走避兵,忧愤而死。诗宗宋人,多危苦之言。有《伏敔堂诗录》。《吴中先贤谱》苏文编绘。

  • 张肃

    张肃,字君矫,张松的兄长,蜀郡乃至益州世家大族,益州别驾从事,刘璋的部下。长得很伟岸,气度威严。曾奉命出使结交曹操,被辟为丞相府椽,拜广汉太守。后来,他发现弟弟张松密谋卖主,联络刘备,害怕牵连自己,于是告发,张松因此被杀。刘备入蜀后曾效命于帐下,后弃用。

  • 朱福诜

    朱福诜,字叔基,号桂卿,海盐人。光绪庚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侍读学士。有《复安室诗文集》。

  • 姜彧

    姜彧(1218~1293)字文卿。本莱州莱阳人,其父姜椿与历城张荣有旧,因避战乱投奔张荣,遂举家迁往济南。姜彧聪颖好学,张荣爱其才,纳为左右司知事,不久升其为郎中断事官、参议官。后改知滨州,课民种桑,新桑遍野,人号“太守桑”。至元间,累官至行台御史中丞。至元五年(1268年),姜彧被拜为治书侍御史。两年后出任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使,又改任信州路(治今江西上饶)总管。后累官至陕西汉中、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使,行台御史中丞。后以老病辞官,归故里济南。不久奉命任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使。至元三十年(1293年)二月病卒。存词四首,皆赖晋祠石刻以传,见清方履篯《金石萃编补》。

  • 毛德琦

    毛德琦,生卒年月不详,号心斋,清代浙江鄞县人,康熙五十三年任星子知县。康熙认为星子是朱子讲学之地,非能人不可为此处县令。受职前康熙接见,见后认定“此人去得。”毛来星子后,“廉明有惠政,以兴废举坠自任”,修府学、县学,修书院,重修樵楼,治理蓼花池,修篡《庐山志》、《白鹿洞书院志》(书院志首入《四库全书》),政声大著,后升遵化知州。

  • 常景

    (?—550) 北魏河内温人,字永昌。有才思,雅好文章。初为律博士,后为门下录事、太常博士,宣武帝正始初参与论议律令。累迁积射将军、给事中。延昌初受敕撰门下诏书凡四十卷,孝明帝即位,敕撰太和之后朝仪已施行者凡五十余卷。孝明帝孝昌初参与镇压杜洛周起事,为义军所俘。后落入葛荣手。荣死,景得还朝。孝庄帝永安二年除中军将军、正黄门。参议正光壬子历。节闵帝普泰初除车骑将军秘书监,封阳县子。

  • 郑际唐

    郑际唐,字大章,号云门,侯官人。乾隆己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内阁学士。有《传砚斋诗稿》。

  • 萧琮

    隋南兰陵人,字温文。南朝后梁国主。萧岿子。其姊为炀帝皇后。岿卒,嗣位为后梁国主,年号广运。隋文帝开皇中,废梁国,征入朝,拜柱国,封莒国公。琮宽宏大度,博学有文艺,兼善弓马。炀帝即位,以皇后故,甚见亲重,改封梁公。琮虽羁旅,见北朝豪贵,无所降下,且有童谣曰:“萧萧亦复起。”帝乃忌之,遂废于家。

  • 郭震

    郭震一般指郭元振。郭元振(656年-713年),名震,字元振,以字行,魏州贵乡(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人,唐朝名将、宰相。郭元振进士出身,授通泉县尉,后得到武则天的赞赏,被任命为右武卫铠曹参军,又进献离间计,使得吐蕃发生内乱。唐玄宗骊山讲武,郭元振因军容不整之罪,被流放新州,后在赴任饶州司马途中,抑郁病逝。

  • 张融

    (444—497)南朝齐吴郡吴人,字思光。张畅子。弱冠知名。初为宋新安王行参军,出为封溪令。路经嶂崄,土人执而将杀食之,神色不动,土人异而释之。浮海至交州,于海中作《海赋》。入齐累官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长史。善言谈,长草书,举止怪诞。有文集《玉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