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诗词古文>徐防生平

徐防生平介绍

徐防,字谒卿,后汉沛国铚(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人,祖父宣,为讲学大夫,以《易》教授王莽。父宪,亦传宣业。防少习父祖学,永平中,举孝廉,除为郎。防体貌矜严,占对可观,显宗异之,特补尚书郎。职典枢机,周密畏慎,奉事二帝,未尝有过。和帝时,稍迁司隶校尉,出为魏郡太守。永元十年,迁少府、大司农。防勤晓政事,所在有迹。十四年,拜司空(同御史大夫)。>>查看徐防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勤勉为政

  徐防出生在书香世家。徐防的祖父徐宣,做过讲学大夫,做过王莽的老师,曾教授王莽学习易经。王莽时期设置了六经祭酒这样的官职,其地位相当于上卿,徐宣这一讲学大夫,也就相当于祭酒一职。徐防的父亲徐宪,继承了祖父的学业,依然从事讲授易经。徐防很小的时候,就受到祖父、父亲的熏陶,跟爷爷和父亲学习易经,具有熟练、扎实的易经之功。

  永平年中,徐防通过举孝廉,而成为一名郎官。《汉书》说徐防“体貌矜严”,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有气质。热心提倡儒学、注重刑名文法的汉明帝刘庄看见他气质非凡,十分欣赏,立即升他为尚书郎,掌管机要。后汉书卷四十四徐防传中有这样的记载:防体貌矜严,占对可观,显宗异之。

  徐防这个人做事小心谨慎,侍奉皇帝毕恭毕敬。汉和帝永元初,徐防迁任司隶校尉。司隶校尉负责监察在京百官的各种不法行为。皇帝召集朝会的时候,司隶校尉与御史中丞、尚书令三人有单独的席位,称“三独坐”。

  后来,徐防出任魏郡太守。按照东汉制度,皇子封王,以郡为国。每国置傅、相各一人。傅主要负责王府事务;相就是郡太守,主要负责各类政务。

  永元十年,徐防先后迁任少府、大司农,掌管钱谷之事。

  永元十四年,徐防被拜为司空。东汉的中央政府组成沿用西汉制度,以三公领九卿为基本架构。三公分别为太尉、司徒、司空。东汉任命三公多以知名经师为之,以宣扬经术治国的理念。三公掌谋议国之大政。东汉唯以太傅为上公,三公的地位仅次于上公。司空领宗正、少府、司农三卿,主要负责水利工程、城防建筑、宫室营建等事务。司空与太尉、司徒共同讨论皇帝交议的国政,定议后会衔上奏。

  徐防职典枢机,周密畏慎,奉事二帝,未尝有过。徐防勤晓政事,所在有夡。

  上书纠弊

  邓太后当政时,学者比较懈怠。徐防与樊准一起陈述勤勉学习的好处,又上言说现在的文官多数都没什么学识,于是邓太后下诏公卿精选官员,三署里有能精通经术的人,都得到了推举。

  永元十四年,徐防被拜为司空。徐防在司空任上,做了件大事情。东汉初期,朝廷针对当时太学官定五经博士十四家(《易经》四家、《尚书》和《诗经》各三家、《春秋》和《礼记》各二家),并于太学设甲、乙两科,以培养郎官和太子舍人。然而到东汉中期,太学传授弟子时,随心所欲解释经典,不遵官定学说。每当考试时,都各抒所见,争论不休,互相指责。以遵官定学说为非义,以穿凿附会为得理,大大违反了太学本旨。刚刚担任司空的徐防建议,应对考试的科目和候选人的等级制度做一些改变。他迫切地希望五经的文字意义能得到清楚的说明,同时惋惜某些博士们过于偏爱发挥自己的解释,而损害了传统的解释。他认为今后应该更多地注意解释典籍的文字意义,鉴别候选人应该以解释字义为准;那些不遵循公认的大师的已被接受的解释的人或前后矛盾的人不准入选。徐防上书建议太学博士传授学业以及甲、乙科考试必须以官定学说为准。考试时,出五十道题,书于竹简,令弟子随意抽简答题,以答题多者为“上第”,答题引经据典明晰者为“高说”,答题如与官定学说有抵牾,妄生异说者即判为错误。汉和帝见书,即批转各公卿,按徐防所说照办。徐防上书统一了太学传授学业必须以官定学习内容为基础,革除了太学多年来的“异说纷争”,维护了汉王朝的统治秩序。徐防也因此而声名大振,事迹载入《后汉书》。

  尊立安帝

  汉延平元年(106)八月初六,汉殇帝刘隆不幸早夭。邓太后与邓骘决定迎立清河王刘庆的儿子刘祜。邓骘又去与太傅张禹、司陡徐防等大臣们商议。在确立新皇帝这一点上,徐防是立场坚定地站在邓太后一边的。商议好应变之策后,趁夜便让邓骘亲自持节驱车,用已封王的皇子才能坐的青盖车将清河王刘庆的儿子刘祜秘密接进了宫中。徐防按照程序将皇帝玺绶奉送到刘祜手里,宣布由这位清河王子登上皇帝宝座,邓太后仍临朝摄政。这一年,刘祜刚满13岁。是为东汉安帝。徐防以尊立汉安帝有功,封为龙乡侯,食邑1100户。

  按照儒家“嫡长制”的继承法则,刘胜是当然的小皇帝。徐防没有像其他大臣那样拥立刘胜,而是同意并支持邓太后,有他合理的考虑。首先,皇子刘胜是有缺陷的,他从娘胎里就带来了毛病,而且还是“痼疾”。这个“痼疾”有可能影响他担任皇帝期间的所作所为,不利于国家。其次,刘祜是经过精心调教的。对刘祜的培育邓太后做了用心的安排。另外,徐防还是十分看中邓太后的能力的。邓绥是勤政爱民的,她的忧国忧民程度,远远超过历史上绝大多数的的男性君主。

  因灾辞职

  永初元年,西羌叛汉,切断了陇道,郡国十八处地震,四十一处雨水,二十八处大风雨雹。边疆未靖,腹地多灾,徐防认为自己没有辅助皇帝治理好国家,就自动辞去官职。因灾变而去职,这在我国历史上是开先河的。(“其年以灾异寇贼策免,就国。凡三公以灾异策免,始自防也。”)东观记曰:“郡国被水灾,比州湮没,死者以千数。灾异数降。西羌反畔,杀略人吏。京师淫雨,蟊贼伤稼穑。防比上书自陈过咎,遂策免。”

  三公以灾异免职的,据史书称是从汉安帝朝太尉徐防开始的。往后,这个以灾异免三公的惯例,又成了政治斗争中打击排斥异己的借口。

猜你喜欢

  • 危进

    字伯明,金溪(今江西金溪)人。素(一三o三至一三七二)子。书法有父风。工诗,列光岳英华三体诗中。《大观录》。

  • 郑璜

    江苏吴江人,字元吉,号瘦山,晚号赘翁。嘉庆十五年举人。常年客幕。好为诗,兼穷经学。卒年六十一。有《春秋地理今释》。

  •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 朱显

    真定人。世祖至元间,祖父已分财。英宗至治末,显念侄彦昉等年幼无恃,乃会拜祖墓下,取分券焚之,复与同居。

  • 王玄

    王玄,字眉子,王衍之子,王澄的侄儿,后代理陈留太守,大行威罚,被害。

  • 崔道融

    崔道融(880年前—907年),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乾宁二年(895年)前后,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于永嘉山斋集诗500首,辑为《申唐诗》3卷。另有《东浮集》9卷,当为入闽后所作。与司空图、方干为诗友。《全唐诗》录存其诗近八十首。

  • 傅縡

    (531—585)南朝陈北地灵州人,字宜事。七岁能诵古诗赋至十余万言,长好学,能属文。后依梁湘州刺史萧循,得博览群书。入陈,文帝时召为撰史学士。后主时累迁至秘书监,中书通事舍人。掌诏诰。笃性佛教,从僧惠朗受《三论》,著《明道论》,阐发其说。为文典丽,下笔辄成。性木强,负才使气,卒为施文庆等所谗,下狱死。有集,佚。

  • 韦振

    生平无考。《全唐诗逸》收诗2句,录自日本大江维时编《千载佳句》卷上。

  • 顾愿

    顾愿,南朝宋文人。字子恭,吴郡吴(今苏州)人。散骑侍郎渊之子。大明中,举秀才,对策称旨,擢著作佐郎,迁太子舍人。早卒。愿好学,有文辞传于当时。《宋书》本传载其所作《定命论》。

  • 黄宗羲

    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