黥
【源】 皋陶之后有英氏,汉淮南王英布少时以罪被黥(古时之墨刑,如清时之刺字),后遂以黥为氏(7,12,15,17,60)。【望】 河南(17),淮南(418)。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偃姓,皋陶之后。淮南王英布少时以罪被黥,遂为黥氏。” 《中文大字典》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亦云: “淮南王英布,少时人相之,当黥而王,已而坐法黥,后王九江及淮南,因谓之黥布。”
【源】 皋陶之后有英氏,汉淮南王英布少时以罪被黥(古时之墨刑,如清时之刺字),后遂以黥为氏(7,12,15,17,60)。【望】 河南(17),淮南(418)。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偃姓,皋陶之后。淮南王英布少时以罪被黥,遂为黥氏。” 《中文大字典》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亦云: “淮南王英布,少时人相之,当黥而王,已而坐法黥,后王九江及淮南,因谓之黥布。”
读音:zhēn yǐn【源】 ①系自芈姓。楚大夫箴尹克黄之后(6,12,15,17,60)。②春秋时陈大夫鍼无咎奔楚,为箴尹,因氏,见《姓考》(17,62)。 【变】 一作〔鍼尹〕(60)。历史上罕见
读音:yān【源】 春秋时傿侯之后有傿氏、焉氏、鄢氏、氏(8,17,60)。亦见《姓苑》(15,21)。傿亦作鄢,春秋时灭于郑,故城在今河南鄢陵。【布】 安徽淮南(36
读音:Qún【综】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亦作〔羣〕(68)。台湾新竹(68,261)、广西钦州(364)、鹿寨、湖南长沙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阳泉有分布。《山西人
读音:Bèikùli【综】 清正红旗满洲闲散阿兰泰之妻为贝库哩氏(260)。
读音:hào以地为氏。(见《姓苑》)
读音:Gōngjíěr【源】 清蒙古八旗姓。凡三派,出乌鲁特、扎鲁特、察哈尔等地(23,63,260)。【变】 ①一作〔龚吉尔〕(260)。 ②清正红旗蒙古马甲机勒章阿之妻为公济尔氏,镶白旗满洲马甲阿
读音:pú gū【源】殷周时诸侯。周成王东伐淮夷,遂践奄(故城在今山东曲阜东奄里),迁其君于蒲姑(故城在今山东博兴东北),后以为氏(17,21,60)。 【变】一作蒲姑(17)。 【望】齐郡(17,6
读音:Sèmùkěn【综】 清镶黄旗满洲副前锋苏凌阿之妻为色木恳氏(260)。
读音:xī róng【综】 春秋时孔子弟子有奚容蒧,鲁人(11,17,21,60)。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周奚容蒧、鲁人,孔子弟子。” 《中文大字典》亦注: “复姓
读音:Měnggǔěrjì【源】①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叶赫(23,63,180,260)。②清蒙古八旗姓。世居科尔沁(23,63,260)。 【变】清正红旗满洲马甲乌尔哈岱之妻为蒙古尔晋氏(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