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Xū

【源】 ①系自风姓。太昊(即伏羲氏)之裔封于须句(故城在今山东东平东之须城),后灭于邾,子孙以国为氏。后有去句为须氏者(4,6,9,12,17)。 ②系自姞姓。商时密须国(故城在今甘肃灵台西50里)之后有须氏(4,12)。 ③春秋时须国(故城在今河南滑县东南)之后,子孙以国为氏(12,62)。【望】 渤海(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须贾,战国时魏中大夫(15,17,21)。须无,汉时平陆侯(6,17)。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口,贵州之江口,江西之宜丰,安徽之贵池,山东之东平,山西之太原、大同及吕梁地区均有分布。汉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须句”云: “子爵,风姓,太昊之后也。郓州寿张县西须朐城是其国,子孙即以国为氏。或省 ‘句’ 为须氏……”②其又注云: “又有须国,姞姓。”其后或亦以国为氏者; ③又注云: “又,商有密须国,其后亦为须氏。今泾州灵台是其国也。” 密须古国当在今甘肃之灵台。④《中国姓氏大全》注云: “春秋卫有古邑名须(在今河南滑县南),以邑为氏。”

战国时魏有须贾; 汉代有须元(《中国姓氏大全》引作“须无”),封陆景侯; 明代有须用纶。

猜你喜欢

  • 子高

    读音:zǐ gāo【源】 春秋时卫大夫子高鲂之后(7,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左传》卫大夫子高之后。”《姓氏考略》则称: “卫大夫子高鲂之后。”此

  • 读音:jué【音】 又音Xuè(17,62)。【源】 矍相氏之后(60)。【望】 齐郡(17),齐安(418)。【布】 山西大宁有此姓。【人】 矍璋,唐时黄州刺史(21)。现行罕见姓氏。今陕西之韩城有

  • 读音:Dǐ【源】 见《姓苑》(15,21,62)。【它】 然张澍考证,《史记·范睢传》云,周有砥砨,盖玉名,《姓苑》误以为姓(26)。现姑录此以备考。现行罕见姓氏。今河北之昌黎有分布。《新编千家姓

  • 读音:Zhuān【源】 系自子姓,见《潜夫论》(63)、《清稗类钞·姓名类》(30)。现行罕见姓氏。今江西之余干有分布。汉族姓氏。《姓氏词典》亦收,其注引 《希姓录》云:“源于子姓。‘微子之后

  • 读音:Shàn单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封邑为姓氏,源于姬姓。周成王封小儿子臻于单邑,子孙便以封地为姓。二是少数民族改姓,为北魏复姓可单氏、阿单氏、渴单氏,入中原后改为单姓单氏。单姓发源于今

  • 慶忌

    读音:Qìngjì【源】系自姬姓。吴王僚之子庆忌之后,见《姓苑》(7,9,12,15,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姬姓,吴公子庆忌之后。”此以名为氏,系出姬姓。

  • 吉倫

    读音:Jílún【综】 清正红旗蒙古马甲苏德之妻为吉伦氏(260)。

  • 長生

    读音:Chángshēng【源】 见《耿介随笔》(63)。【望】 济阳(63)。

  • 读音:Cháng/Charng【综】源出不详。台湾新竹有此姓(68,261)。

  • 士?

    读音:shì wěi晋隰叔为士氏之祖。士��其子也,为晋士官,故以为氏。(见《通志·氏族略》)